close

阿斯匹靈 降低腸癌發病率


有研究發現定期服用阿斯匹靈可防心臟病,但也增加罹患胃潰瘍風險,英新堡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新研究顯示長期每日服用阿斯匹靈,能使有大腸直腸癌家族病史的患者降低發病率逾六○%。此研究發表於廿八日出版的英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

八百六十一位「林奇氏症候群」(Lynch syndrome,即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罹病者易得到大腸直腸癌或其他癌症)患者參與此研究,一組每天服用兩顆六百毫克阿斯匹靈,另組服用安慰劑,研究期間從一九九九年至二○○五年。

研究團隊在二○○七年首度調查,發現兩組的大腸直腸癌發病率並無差別;但二○一○年二度調查顯著改變,阿斯匹靈組發生十九個大腸直腸癌病例,比起安慰劑組的卅四例低四四%。進一步分析,阿斯匹靈對和林奇氏症候群相關癌症也有效果,約可降發病率五○%。

 

..蕁麻疹速起速止、病無定處、變化多端


....署立新營醫院中醫師林哲民表示,中醫觀點認為「蕁麻疹」疾病特性與六邪中的風類似,來去快、速起速止、病無定處、遊走不定、變化多端,跟風的特性相符,所以中醫認為蕁麻疹是因「風邪」所引起的疾病,所以有「風疹塊」、「風疹」、「風團」等俗稱。

蕁麻疹現象位於較深層部位的血管時,皮膚腫脹加厚,常見於嘴唇、眼皮和手腳掌。如不幸發生於喉嚨,病人可能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可危及生命。

林哲民說,大多數蕁麻疹為急性發作,數天後會自動康復,但若反覆發作超過六周以上,則稱為慢性蕁麻疹。蕁麻疹發生原因很多,較常見的是因體質特殊,體內免疫系統對外界的特定物質產生過敏反應;當吃到、吸進或接觸到,皮膚就會因過敏反應使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而發生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常只由單一原因引起,慢性蕁麻疹則可能由單一或多發性原因造成。飲食海鮮尤其生食、含酵母菌或經過發酵處理的食物是好發原因之一,藥物也是,所有藥品、維它命及健康食品皆有可能,較常見者如阿斯匹靈等消炎藥物,感染、吸入性過敏原、內分泌、物理性因素等都可能引起。

用藥方面,中醫根據體質辨證論治,可內服中藥,或採用針灸、拔罐、放血等方法治療,蕁麻疹患者日常生活應避免菸、酒、辛辣刺激性及不新鮮的食物。亦當避免會使蕁麻疹惡化的因素如搔抓、洗熱水澡、緊身衣褲、戴項鍊、激烈運動、冷天吹電暖器致皮膚乾燥等,患者如能確實做到,皮膚的不適應可獲得最大改善。


女性熬夜恐導致經期紊亂 甚至引發子宮肌瘤
熬夜會讓女性的臉上出現眼袋、臉色黯沉,以及冒出痘痘,但是大陸文章指出,女性長期熬夜不但會有上述的情況發生,還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進而影響女性排卵期,不僅會出現月經不規律,嚴重的話會引發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病變、乳腺病變等疾病。台北慈濟醫院婦女中心主任祝春紅表示,熬夜造成月經不規律,的確有可能會引發腫瘤,但不是直接影響,而是間接產生。

祝春紅醫師解釋,通常一般正常女性的月經周期為28天,大約在第2周會開始排卵,當卵泡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從卵巢排出。卵泡排出後會逐漸變成黃體,釋放黃體激素,如果卵子已經變成受精卵,那麼黃體能夠維持胚胎,幫助胚胎著床,一旦著床成功,就會讓女性懷孕;如果沒有受精,等到女性月經來的時候,黃體就會隨著血液流出。

祝春紅醫師提到,如果女性沒有正常的排卵,可能會造成內部積水,導致一般性巧克力囊腫的發生,如果長期月經不來,反而會造成男性賀爾蒙增加,或是雌激素和黃體素不正常,就有可能得子宮肌瘤。至於該文章中提到熬夜的女性出現月經不規律的機率,是作息規律者的2倍;祝春紅醫師表示,目前在國內並沒有正確的數據研究,但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可能。

祝春紅醫師強調,熬夜只是引起經痛的原因之一,真正引發經痛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繼發性經痛,是由於子宮內膜細胞長到卵巢上,造成子宮內膜異位,也有可能是內膜細胞長在肌肉裡,都會導致經血流不出引發經痛。另一種是因為子宮強烈收縮而引起的原發性經痛。祝春紅醫師表示,月經周期正常代表生理周期和內分泌系統呈現穩定狀態,若經期出現紊亂的情形,一定要每3~6個月定期到醫院檢查體內是否有腫瘤。

恢復四大功能,永遠離開癌症 

癌症的病人,只要脾、肝、大腸、腎,四個功能恢復,就能永遠離開癌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不是單一的,要考慮整體。

如果癌症只是一個腫瘤就好辦了,所以過去我們在醫學上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只看到這個腫瘤,然後就想,我怎麼把它殺掉,所以用手術把它割掉,用化療去毒它,用放射線去照它、燒它,反正用各種方法把它殺掉就好,然後藥越用越重,真的把它殺掉,癌細胞死了,人也死了。
脾一定要先恢復,每天三餐五穀雜糧一定要佔總飲食的50%,一定要養成這個習慣。雜糧就是紅豆、黃豆、綠豆、薏仁,這些都是雜糧類,蓮子也很好,有了這個概念之後,脾好肝就好,脾在造血,一天有兩個重要的時間,就是子時和午時,所以你該休息的時候一定要休息。

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肝不好,為什麼不好?

晚睡、吃油炸的東西、壞脾氣,這三個正是肝的三大剋星。油包肝,你吃油的東西,油把整個肝包住,肝的功能完全喪失了,所以我們不要吃得太油。當我們身體感覺不適的時候,疾病在糾正人的過失,用身體的痛苦管教他,有痛苦的時候,代表我們要改變。

每天早上,你上廁所感覺很困難,這個表示什麼?你身體纖維素攝取量完全不足,為什麼美國得大腸癌比例那麼高,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得大腸癌的人那麼多。中國的內地平常研究發現,根本沒有腸癌,因為每天上廁所都很順,一坐下去,噗隆,噗隆噗隆!每條都像香蕉,好漂亮!而且排列整齊。

如果你上廁所有困難,這表示什麼?萬病之源,都是從你的大腸不能正常排泄開始。

你如果大腸很好的時候,你早上應該不是自己醒過來,而是被大腸的蠕動叫醒,大腸蠕動在叫你了,為什麼?因為5到7點就是大腸最活躍的時間,所以為什麼我們告訴癌症病人一定要9點睡,因為你的大腸早上6點到7點的時候自然就會蠕動,叫你起床,蹲馬桶了。
你一天要上幾次廁所才夠?
請記住:如果四、五天才上一次廁所,叫重度便秘;兩三天上一次廁所,這個叫中度便秘;一天上一次廁所,叫輕度便秘。怎樣才是最健康,最正常?就是每天吃幾頓飯就上幾次廁所,這個叫健康,而且每次坐下去,兩三分鐘就解決。食物進入體內12小時,沒有排出去,就會形成毒素。因為毒素沒有排出去,我們的大腸壁就會吸收這個毒素,吸收以後,透過靜脈又送回肝臟去,糟糕了!造成肝虧損,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肝不好跟大腸有直接關聯,只要大腸一通順,肝好了,免疫系統也跟著恢復,而且送到心臟的血都是乾淨的,所以什麼病都不容易罹患。

當一個人感覺到每天很容易疲倦、很容易累,表示你的肝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血已經沒有辦法回流到肝!你身體健康靠的是什麼?

睡眠的時間,脾去收集血液,送到肝臟去解毒,解毒以後,乾淨的血液送到心臟去,心臟再送到全身,就能獲得營養,就能獲得健康。 很不幸的是,現代很多人脾已經先出現問題,脾本身就不收集血液。只有一個辦法最養脾,五穀最養脾,可是現代身體為什麼都這麼差,身體這麼多病?因為都不吃五穀雜糧,吃漢堡、炸雞、牛排、薯條,又吃白米,所以你要吃上帝原始所創造的食物,一定要吃五穀雜糧,原始的雜糧,比如糙米。

 

【釋放壓力七大法】壓力處理得宜,會變成一種動力,產生生命的活力。壓力如果一直持續增加,會使得腎上腺、荷爾蒙出現很大的問題,引發免疫系統方面的疾病,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大部分的憂鬱症都是有很大的壓力突然來到,沒有辦法轉化。我們所處的社會上,壓力一定存在,不可能沒有任何壓力。我們活在這個世界周遭所有的人事物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所以我們如何讓它變成正面、積極的影響。而且使我們面臨的壓力都轉化成生命的動力,就會越活越好。

壓力來自於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要學習把困難改變。一講困難,就真的很困難。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講困難,要把困難講成挑戰,重要的是我們遇到的事情,做出什麼反應。人生90%是決定於你所做出的反應,不是決定於你所遇到的事。成功的企業跟倒閉的企業,成功的人生跟失敗的人生,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挫折、挑戰都差不多,差別在於如何做出回應而已。

跟壓力關係最大的是癌症,得癌症前六個月,幾乎都有重大的壓力事件發生。癌症復發的,也都幾乎在半年或一年之間有重大事件發生。壓力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加重消化系統的疾病。壓力一旦無法轉換,會從生理表現出來,現代文明病絕對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尤其不是病毒或細菌所造成。 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癌症、氣喘、過敏,用藥物控制是一點用都沒有。因為它是綜合性的併發症,它的引爆點就是壓力。跟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息息相關。它是一個長久累積形成得病的體質,等到一個重要事件打擊,終於生病。

當你感到壓力來臨的時候,要學會放鬆。我發現幾個方法很有效,呼吸可以影響腦波的頻率,腦波的頻率可以影響心跳的速度,心跳的速度又可以影響肌肉鬆緊度。這種方式也治療過口吃的病人。你也可以自己練習搓動雙手,用這個方法很有效,可以幫助整個人的氣血回流,體力和精力可以很快的充滿。

第二個有效紓解壓力的方法就是運動,讓你整個人震動或舞動,很快就可以提振精神,最好有個規律性的運動,因為運動是紓解壓力最好的方法。另外,每天赤腳在草地上走,就可以釋放壓力。 第三就是睡眠,睡眠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現代人普遍睡不好覺。睡眠品質越好,壓力釋放的速度越快。可是不要等全身非常累了再去睡,很容易睡不著;很累還睡不好,表示肝已經嚴重受損。

第四就是休息,休息和睡眠不同,休息是脫離原來的工作,轉換一個場景。舉例,吃飯的時候不要在原來的辦公桌吃。不要到外面吃,浪費時間,而且外面很多都是癌症食品。儘量帶便當,比較節省時間,吃完之後,留15分鐘來做和上班無關的事。剩下來的時間做腹式呼吸,透過呼吸來放鬆。

第五是飲食,不要吃高壓力的食物,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是高壓力食物,越吃這些食物,會使交感神經亢進,有時會刺激身體所有的功能處於警戒狀態。

什麼是高壓力食物?可樂、汽水、咖啡、茶、酒精、香煙、乳製品、肉製品,所有的肉,尤其是經過油處理的肉的壓力是最大的。

什麼食物會使心情愉快? 聖經創世紀第1章29節:上帝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結有殼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了。」讓心情愉快最重要的食物,蔬菜、水果、五穀雜糧。飲食中一個重要的東西可以減輕壓力,就是水。喝水可以減輕壓力,喝好水可以釋放壓力。 第六個釋放壓力的方法是曬太陽,聖經上常講到,日光有治療的功效。很多憂鬱症患者都不愛曬太陽,平常多曬太陽,身體的抗體會增加。

此外,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現代人不太愛喝水,但多數人卻認為自己已經喝得夠多了,原來是他們把咖啡、果汁和碳酸飲料等也算進去了。尤其咖啡和茶都有利尿作用,容易造成水分大量流失,所以喜歡喝咖啡、茶的人,喝水得比一般人還多才行。每一天把握三個時辰喝水,保證病痛至少好一半以上。一就是早上起床後喝500cc,下午3點鐘喝500cc,晚上9點再喝500cc。不要等到口渴才喝。


怎樣才算睡眠足夠?如何睡好眠?
1. 固定時間入眠每晚大概約10時,最慢11時入睡,如此一來早上6時左右便會自然醒過來。早睡早起型的人,睡眠一般非常規律,有足夠深沈睡眠的時間,讓身體徹底休息。這是最標準又健康的一種生活型態。

2.  佈置睡眠環境人腦深處隱藏著一種形似豌豆狀的巧妙腺體,稱為「松果體」,它掌管人體的生理時鐘。松果體在維持人類睡眠機能的正常運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會在適當的時候分泌出一種稱為「褪黑激素」(Melatonin)的神秘賀爾蒙。褪黑激素分泌多的時候,自然我們就會想睡覺;而褪黑激素分泌少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醒過來。松果體被喻為人體的「第三只眼睛」,原因是松果體含了與眼睛相似的色素細胞,對光具有同樣的敏感度,它會根據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的分泌量。當我們的眼睛感應不到光線的時候,便會傳達命令到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讓我們進入睡眠。所以如果非要點燈的話,位置最好在低於床的位置以下,避免眼睛接觸到光線。

3. 運用腹式呼吸一般我們呼吸是利用肺,它是淺、短的呼吸。而腹式呼吸則是深、沈的呼吸,例如吐納功。吸氣時,鼻子吸氣嘴巴閉氣,將腹部充滿氣,吐氣時則相反,以嘴部吐氣而不從鼻子吐氣,氣一定要吐到盡頭。這樣的呼吸法,不僅在運動時使用,在平時更可利用這樣的方式吐納。特別是有恐懼焦慮病症的患者。

4. 睡前2小時不飲食
飲食和睡眠的關係密切,有時候睡前喝過咖啡,於是眼睜睜坐到天亮;有時候吃得太飽的話,又會發惡夢;有時候空著肚子睡覺,整晚又會輾轉難眠。最好在睡前2∼3小時就完全停止一切飲食。

5. 保持愉快的心情失眠的眾多原因之中,以心理因素最是普遍。只要精神鬆弛下來,自然可以輕易入睡。因為緊張而無法入睡的人,通常都被「我為什麼總是睡不著?」這念頭所困擾。有些人一上床便不斷強逼自己必須入睡,弄得精神非常緊張,如此當然不可能入睡了。


【培養健康的習慣】流汗是排肺毒最好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流汗,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就是要讓我們流汗。可是現代人一感覺到炎熱就躲到房間,打開冷氣,流汗的機會自然變少了,身體怎麼會好?現在的人呼吸系統普遍不好,就是經常待在冷氣房,流汗的機會減少了,肺毒不容易排出去。所以,千萬不要排斥流汗,否則呼吸系統的毒排不出去,將造成身體的傷害。流汗以後一定要喝水,而且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想到就喝,養成喝水的習慣,坐下來就喝水,不斷地上廁所,這樣可以把腎臟刷洗乾淨。喝水很重要,尤其早上起床後,還沒有刷牙前,先喝下500-600cc,能讓你整夜凝結的美好唾液,通過胃與腸道,把累積在大腸幾十年的宿便排出來,感覺非常好!

要空腹吃水果!水果很快就會通過胃,經過小腸,大部分都在小腸吸收。如果我們飯後才吃水果,胃已經塞滿東西,水果根本無法通過胃部,經過一段時間,水果就會酸掉、臭掉、腐化,於是引發許多消化系統的問題。所以一定要養成空腹吃水果的習慣。


【健康的要件】第一:正確的飲食醫治身體的疾病。
第二:適當的運動。
第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根基在充足的睡眠。
第四:生活上的規律與節奏。
第五:接受陽光的能。
第六:新鮮的空氣。
第七:無毒生命水。

祝君健康!!!

齒牙鬆脫動搖國人健康 心臟、糖尿病患者不可不慎
齒牙鬆脫動搖國人健康 心臟、糖尿病患者不可不慎
年紀越大,越能感受到牙齒的重要性。臨床顯示,牙周病是造成國人缺牙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超過九成國人罹患輕重不等的牙周病,如果沒有妥善治療,不僅牙齒容易鬆動,甚至脫落,造成多處缺牙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病情加重,不得不慎。

為何國人牙周病盛行率如此高?WCLI雷射醫學會專科醫師暨ICOI口腔植體醫學會專科醫師暨禾睿牙醫診所院長呂睿庭表示,牙周病與細菌感染有關,如果無法做好口腔衛生,牙齦就容易感染厭氧細菌。厭氧細菌喜歡生存在牙齦溝裡,一旦大量繁殖,就會形成牙菌斑,逐漸破壞牙周組織,範圍包括齒槽骨、牙周韌帶、牙齦組織、牙骨質等部位。初期症狀為牙齒敏感、牙齦出血、化膿腫脹、口氣不佳。情況嚴重者甚至牙齒鬆動,最後脫落。再因牙周細菌會引發末梢血管的供氧與養分不足,使得有心血管問題與糖尿病患者病情難以控制,甚至可能引發進一步惡化,相關患者不可不慎。

罹患牙周病,口腔裡的齒槽骨就會逐漸萎縮,喪失功能,支撐力越來越差,當然牙齒就會搖動。當牙周組織受到破壞而漸漸流失,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治療,就能夠保住原有的牙齦組織。如何保住牙骨,甚至讓牙骨增生,一直是牙醫界追求的目標。傳統牙周病治療,以超音波洗牙、刮除牙結石刮除、牙根整平術等,目的就是清除日積月累的牙菌斑、牙結石。

首先用外科器械深入牙齦發炎的底部,徹底清潔牙齒表面與深部的髒東西。如果病灶嚴重,還必須施以外科手術,將牙齦給整個翻開,將肉眼所看不到的深部結石及受感染的組織仔細清除。至於齒槽骨修復部分,如果牙周病症狀嚴重,齒槽骨就會遭受侵蝕。為了讓牙周組織健康及促進牙骨再生,通常必須放入骨粉、骨膠原、骨膜等補骨材料。補骨過程相當漫長,全口處理,至少得花上三至六個月,有些人甚至需要一年以上時間,才能完成整個療程,過程漫長,不少牙周病患者一聽到治療時間如此久與術後產生的疼痛難耐,就心生畏懼,不敢接受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牙周病患者多了不少新選擇,例如,水波雷射術就能大幅縮減治療的時程,且治療過程中幾乎不會有太大的疼痛感,術後腫脹及感染的機率也明顯較低。水波雷射主要是利用雷射激發水分子產生高速動力形成水刀模式,進而切割軟硬組織。呂睿庭醫師指出,水波雷射具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在切割過程中,只產生極小的震動及熱傷害,相當適合用來治療牙周病,包括牙齦切除術、牙齦整形及齒槽骨修補。

水波雷射是以雷射直接深入到牙骨牙齦內,清除消滅病菌。特定波長能量還具有刺激生物組織再生效果,骨細胞受到刺激後,就會逐漸再生。相較之下,傳統手術則讓患者流失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骨床。骨床經雷射刺激過,臨床顯示,患者骨床出現增生狀況,一般約可增生一至兩成的骨床。牙周病患者在治療三~六個月後,自覺牙齒堅固許多,不再像以前一樣容易動搖,大大提高了保存牙齒的機率。

牙周病與牙齒的健康息息相關,一有徵兆,最好及時治療,尤其術後的口腔清潔更不能偷懶。牙醫師陳浩明提醒,雷射牙周治療術後,必須實行高標準的口腔清潔,建議由牙線、牙間刷、牙刷的順序徹底清潔牙齒,避免1、2年後,細菌再度滋生。

女子長血管瘤頭痛又嘔吐 開刀救治免於腦溢血
10月28日「台灣抗痛日」在臺北慈濟醫院揭開序幕,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發生不明就裡的頭痛,甚至有些慢性頭痛的病人會因為無法忍受頭痛的折磨,而出現輕生的念頭。


頭痛會以許多不同的型態出現,像是緊張性疼痛(發生率80%),偏頭痛(發生率18%)、以及原發性刺戳性頭痛(發生率35%)等,其中女性發生頭痛的機率比男性高出2到3倍,成人發生頭痛的機率也比兒童要高。頭痛的病人當中,有高達九成會長期頭痛,其中更有大約3%之病人每個月會嚴重頭痛超過15天。人一頭痛就無法工作也無法正常生活,頭痛造成的失業與產能下降所損耗的社會成本,在美國有10億美金,在歐盟更高達250億歐元。

彭小姐三年前開始出現頭痛現象,開始並未予以理會,自行服用成藥緩解,沒想到頭痛發作的時間越來越頻繁,頭痛的時候腦袋好像要炸開來,同時伴隨脖子僵硬,喉嚨有如異物哽塞,有強烈的嘔吐感,後來經由介紹,轉介到臺北慈濟醫院由神經外科李定洲醫師和醫療團隊仔細檢查,才發現腦部有一個血管瘤,如果不及早開刀救治,很有可能血管破裂,造成腦溢血。經由開刀,她現在頭痛的問題全都好了,她說:「早知道就應該早點開刀,李定洲醫師真是我的救命恩人。開刀不用害怕,要相信醫師,因為雖然會暫時少了頭髮,但是可以少掉頭痛的折磨,這比甚麼都重要。」(圖:手術前後血管瘤照片,左為手術前照片,紅框內為血管瘤。右為手術後照片)


臺北慈濟醫院疼痛科表示,疼痛是一種自我提醒的警訊,代表身體已經出現異常狀態。由於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身體病變,可能是微生物入侵,也可能是壓力過大,所以民眾如果發生疼痛,都請主動尋求疼痛專科醫師的協助,找到真正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藥,而不要逃避或忽視它,避免讓小病變大病,徒增無謂的痛苦。


病人及社會大眾對頭痛的知識不足,並不只在台灣,而是全世界的普遍問題。國際疼痛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從2004 年起,每年都會選定一種特定的疼痛議題,作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標,並且在當年度藉由各類活動,來提昇病人及社會大眾對疼痛的健康知識,也讓醫療專業人員經由參與各類學術活動來提升疼痛的治療成效,這個活動被命名為「全球抗痛」-Global Against Pain,而起跑的這一天,則被稱為「全球抗痛日」。

強制險/不要讓您的權益睡著了!
您知道您繳的強制險費用567元擁有哪些權益嗎?

很多人只知道強制險[死殘給付140萬][傷害醫療給付20萬]的保障,不要讓您的權益睡著了!

1. 發生重大車禍時,通常是由救護車將傷者送至醫院,而救護車的費用或是救助搜索費都可以申請理賠。

2. 車禍發生後,所有的看診、診療所產生的費用,全都可以申請理賠(採實支實付),除此之外,還包括轉院、出院、住院、往返門診的交通費用,合理範圍內也都是可以申請理賠的。

3. 因車禍住院療養,無論是否雇用特別護士或家屬自行照顧病患,皆可申請看護金(每日1000元)。

4. 若因車禍發生造成頭部、顏面部或頸部受損傷,導致遺存明顯醜形(瘢痕、線狀痕、凹痕......)女性可理賠至42萬元,男性可理賠至26萬元。

5. 因車禍而造成被當事人牙齒斷裂、掉落或其他損傷,每一顆牙齒最高可申請1萬元理賠金。

6. 車禍若不幸發生對方肇事逃逸,或對方並無投保強制險的情況,被保險人亦可向財團法人汽車交通事故特別補償基金會申請補償金,事故發生二年內皆可申請理賠。

7. 強制險理賠不分道路責任或事故當事人造成的過失,皆可申請理賠,但事故發生時請務必記得要向警察備案。


膠原蛋白自己補充

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8期 (99年11月號)

想要補充「膠原蛋白」不必花大錢,天然食物中就能吃到。

文/張怡伶   諮詢/邱彥碩(署立雙和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近年來膠原蛋白因為被運用在醫學美容上,成為許多愛美女性的新寵兒,不管是吃的、喝的、擦的,只要是與「膠原蛋白」相關的產品都會成為熱門商品。

膠原蛋白並非什麼特殊物質,其實人體本身就會合成膠原蛋白,並以不同形式存在皮膚、骨骼、軟骨、韌帶、肌腱、血管壁和結締組織等部位,是人體中最豐富的蛋白質,占了體內蛋白質的25%,骨頭裡則有1/3是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的特性

1.膠原蛋白是長條狀、纖維構造的蛋白質。
2.數條膠原蛋白集合成較粗的一股,稱為「膠原纖維」。
3.膠原蛋白是細胞外間質的主要成分,支持大部分的組織與細胞構造。
4.膠原蛋白有很好的張力強度。
5.膠原蛋白為韌帶、軟骨、肌腱、骨頭、牙齒、血管的主要組成成分。
6.膠原蛋白也是維持皮膚彈性與張力表現的要素。

老化會使膠原蛋白流失

膠原蛋白會隨著人體老化逐漸流失,最明顯的就是外表的變化,如皮膚出現粗糙、鬆弛、皺紋等現象。膠原蛋白快速流失除了會使膚質變差,也會使骨頭因缺乏膠原蛋白張力,而強度減低,容易發生骨折,因此老年人一旦跌倒,通常比年輕人更嚴重。
人體老化會造成膠原蛋白流失,長期過度使用肌肉的運動員也非常容易流失膠原蛋白,失去膠原蛋白會使韌帶、肌腱失去原有彈性,身體就容易痠痛或韌帶發炎,因此運動員的飲食多選擇以高蛋白質食物為主,蛋白質經分解後成為胺基酸,再合成身體所需的膠原蛋白,以增強肌肉彈性與張力。

補充膠原蛋白的食物

許多人迷信打膠原蛋白針,以輕鬆獲得美麗的肌膚,事實上注射進真皮層的膠原蛋白最多只能維持1年,而且價格昂貴,還可能引起發炎及過敏反應。因此與其花大錢買補充「膠原蛋白」的產品,不如從日常飲食中吸收蛋白質,分解後的胺基酸就會合成足夠的膠原蛋白。
攝取蛋白質的方式很多,其食物來源可分成奶、蛋、肉、魚等動物性食物,及豆類、堅果與五穀根莖類等植物性食物,不論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人體都能轉化製造出所需要的膠原蛋白。

另外,許多吃起來有黏稠感、會牽絲的食物,多含有豐富膠質,也可幫助補充膠原蛋白,存在食物裡的膠質有膠原蛋白、植物膠、果膠、阿膠、植物黏液等不同型態,在動物與植物中都可以找得到。

多補充抗氧化劑

維他命C(人體合成膠原蛋白過程的重要輔酶)能幫助膠原蛋白合成,因此想要擁有平滑彈性的好膚質,除了多吃含膠原蛋白的食物外,也要多補充維他命C、E、硒等抗氧化物質,才能有效促進自體生成膠原蛋白,減緩老化現象。

蔬果類食物是攝取抗氧化營養素的最佳選擇,如深綠及黃紅色蔬菜、柑橘類、莓果類、番茄、檸檬等食物含有維他命C;穀類、植物油、綠葉蔬菜、蛋黃、堅果類食物含豐富的維他命E;多吃大蒜、青蔥、洋蔥則可攝取微量元素硒。

做好防曬工作 膠原蛋白不流失

因為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加速膠原蛋白流失,讓皮膚提早老化,因此日常的肌膚保養,應先做好防曬工作,才能真正達到保養的功效。

富含膠質的食物

膠原蛋白(collagen)
豬皮、豬腳、肉、豬耳朵、豬尾巴、豬蹄筋、雞腳、雞皮、牛筋、魚骨、魚頭、海參、魚肚(鰻魚、黃魚、海鱺、鮑魚的魚鰾加工製成)、魚翅。

植物膠、果膠
是一種膳食纖維,多存在水果中,部分蔬菜也含有果膠。蘋果、杏、梅、李、醋栗、柑橘、胡蘿蔔、番茄、莢豆類、豌豆等都含有果膠;另外,草莓、葡萄、香蕉、高麗菜也有,但含量較少。

阿膠(agar)
可由海草、珊瑚草等海草中提煉出來,由於有零熱量及富飽足感的特性,成為許多減重者的飲食選擇。

植物黏液(mucilage)
山藥、馬鈴薯、秋葵、蘆薈、菇類、黑白木耳、仙草、愛玉等都含有植物黏液。


手及腕部重複動作多 當心「腕隧道症候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鴻錡解釋,腕隧道症候群是指在手腕部分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所造成的症狀。他說,因為正中神經在穿過手腕時,會伴隨其他肌腱一起被結締組織及骨頭包圍,形成所謂的「腕隧道」,這個腕隧道會隨著手腕彎曲角度形成不同大小,例如手伸直就比彎曲時來的大,因此手彎曲時,比較容易壓迫到正中神經。此外,如果腕隧道內的肌腱腫起來,亦會造成神經壓迫,因為腕隧道是一個密閉空間。


林鴻錡表示,腕隧道症候群的表現通常會在包括:大拇指、食指、中指、半個無名指在內手指,會感覺到麻、刺痛、灼熱感,甚至會痛到前臂,少部分病患有時還會痛到肩膀,與頸部神經根壓迫症狀很類似,嚴重的病患會有手部肌肉無力感,最嚴重的會有肌肉萎縮症狀,有些人半夜會被此麻痛感痛醒導致失眠。

造成此症候群的原因,一般來說多為手及腕部重複性動作,以及使用會產生震動機械,如鑽土機等所造成,但大多數就診病患都找不到相關原因,即原因不明,懷孕及肥胖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女性風險也比男性為高。

治療方式分為兩類:復健及開刀治療,一般最重要的是復健治療,包括熱療、電療、超音波治療,並避免過度重複性的手及腕部動作,大部分病患接受復健治療後,麻痛感有極大改善。如有必要也可以利用手部護木固定手腕的角度,減少神經壓迫。嚴重病患就要考慮接受開刀治療。

抗浮腫怎麼吃?


10大​「排水食物」,吃對更​輕盈

健脾是增強腸胃系統功能,去除身體濕氣水分,如茯苓、薏仁。

補腎則是加強腎系統,讓身體多餘水分可以藉由尿液排出,如紅豆、綠豆、薏仁、冬瓜、西瓜。

以現代營養學而言,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則是排水大功臣。

鉀離子進入體內後,會自然排擠掉愛抓水分的鈉離子,讓水分不會留滯體內,如芹菜、海帶、菠菜、大黃瓜等。但有腎臟疾病的人代謝鉀功能差,因此適合酌量食用,中興醫院營養師許雲卿表示。

她特別提醒,不是所有含鉀食物都有助於消除浮腫,如香蕉含鉀量高,但熱量也高,一根香蕉熱量幾乎等於半碗飯,不大適合當做抗浮腫食物。


1.綠豆

綠豆連皮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效果,兼可讓肌膚白皙無暇,是夏天不可或缺的抗浮腫食品,也是對抗發炎的救火隊。

怎麼吃:連皮煮湯喝。

貼心建議:食物屬性較涼,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食。


2.黑豆(煮水)

特別適合容易腰痠背痛,腳踝水腫的人飲用。


3.荷葉茶

針對想要丟掉身體多餘脂肪有效。荷葉茶大火煮10分鐘轉小火燜一下,消脂利排水的效果不錯,且對於血管硬化、肥胖或血脂高的人也有幫助。


4.薏仁

利尿排水兼美白肌膚。含較多維生素B1,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加速水分排出。纖維含量高,可將腸內水分吸收至糞便中排出。

怎麼吃:煮湯或打成漿均可,但一定要連湯汁喝,因為維生素B群會溶在水中,湯汁才是營養素所在。

貼心建議:因屬涼性食物,孕婦、生理期間不要食用太多。

營養師叮嚀:薏仁含澱粉量高,1碗薏仁的醣分=1碗飯,血糖控制不好的人要適量。

薏仁屬多醣類較黏,腸蠕動不佳者不適合食用。


5.紅豆

紅豆補血,可加速身體代謝水分,尤其對於浮腫合併有頭暈、臉色蒼白及心悸的人有幫助。

含維生素B1、B2和皂素,具有利尿作用。維生素B1則可幫助消除疲勞。

怎麼吃:連皮煮湯。

貼心建議:紅豆屬於澱粉類,腸胃不好或腸蠕動差者忌食太多。

營養師叮嚀:有失眠或壓力的人,可以將薰衣草泡成茶汁加入紅豆湯中,具有鎮靜抗浮腫功效,幫助你一夜好眠。


6.海帶

鎂、鉀等礦物質含量高,可加速水分代謝。尤其鎂是啟動水分代謝的重要因子,對抗浮腫不可缺乏。

怎麼吃:煮熟涼拌即可

營養師叮嚀:纖維多,適合減重者當零嘴。


7.芹菜

鈉、鉀含量高,可加強身體排水功能。

怎麼吃:略炒即可

貼心建議:纖維較粗不易消化,容易腹脹或胃潰瘍的人要細嚼慢嚥或少吃。因含鈉量較高,高血壓者不建議多吃。


8.大黃瓜

含丙醇二酸,可增加身體代謝。

怎麼吃:涼拌最好,可與冬瓜、西瓜皮涼拌。

貼心建議:因屬性較涼,不適合空腹、生病及生理期食用過多。

營養師叮嚀:大黃瓜中具有阻礙維生素C吸收的成分,因此食用大黃瓜後,最好再另外補充一份水果,才能補足維生素C。


9.冬瓜

含鹼性營養物質葫蘆八鹼和化學物丙醇二酸,加速身體新陳代謝排出水分。

冬瓜清熱消暑,是最好的夏日食品。但最好連皮連籽煮湯,營養素才不會流失。冬瓜皮在中醫具有消脂利水功效。

怎麼吃:洗淨連皮去煮,但皮上絨毛要去淨。可加點薑中和一下食物寒性。

貼心建議:屬寒性食物,身體虛、生病、生理期間較不適多食。

營養師叮嚀:夏天自己熬煮冬瓜茶,最能消暑解渴,可用冬瓜糖塊再加一片生冬瓜去熬煮,糖分減少,消暑效果更加倍。


10.西瓜

鉀含量高可利尿。在中醫裡有清熱解暑解渴及去除煩躁功效。

怎麼吃:打汁或西瓜白皮部份切下涼拌。

貼心建議:西瓜性質寒涼,腸胃功能或身體較弱者也不宜多食。

營養師叮嚀:西瓜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飲用西瓜汁要有節制。

 

抓出食物黑名單

哪些是容易浮腫的人要遠離的食物?

■重口味、重鹹食物,如醃漬品、加工品或調味料。含過多的鈉,鈉離子到身體後不易排出,且有吸收水分的特性,因此會讓體內水分滯留體內。

有些鹽分高的食物不易辨別,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吃過量,譬如奶油、辣椒醬等加工品。

辣椒醬中常添加大量鹽分,含鈉量驚人。每兩湯匙(約10克)的辣椒醬含鈉量為507毫克,相當於每日建議鈉攝取量(2400毫克/天)的五分之一。

營養師許雲卿建議,嗜吃辣者不妨以生辣椒切片取代辣椒醬,減少鹽分攝取。

此外,加工品中的魚餃、貢丸等含鈉量也不少。

譬如五顆貢丸含鈉量為582毫克,幾乎已達每日建議鈉攝取量的四分之一。有些人習慣以貢丸拌炒大黃瓜片,許雲卿建議不妨用肉絲、魚片取代,才能發揮大黃瓜抗浮腫效果

油炸品:阻礙身體代謝,是浮腫元兇之一,也要儘量少碰。

■有些食物看似健康,實際上含鹽量也不少:甜味零嘴蜜餞、水果乾、梅子、蒟蒻乾等,需要鹽和調味品來醃漬,因此要儘量少吃。


破解最常見的用藥迷思​,不再吃錯藥


有個氣喘病人找醫生拿藥,醫生開給他一瓶氣喘噴劑,叮嚀他回家後要記得噴喉嚨,病人乖乖噴了一個星期,跑回醫院問藥局:「這個藥都沒有效,噴了還是很喘,而且一個星期就噴完了。」

「怎麼這麼快就噴完呢?這是一個月的藥量喔,」藥師不解,問病人究竟怎麼噴的。

原來,這位病人直接將噴劑噴在頸部,沒有張開嘴巴將藥往嘴裡噴,誤以為醫生說噴喉嚨就是要噴在脖子上,當然沒效,繼續喘,就噴更多,一個星期就用完了。

更有位女病患需要使用陰道塞劑,她不知道需要先打開外層塑膠膜,就直接往陰道塞,連續塞三天,不僅沒效,還因陰道受傷,緊急送急診。

這是發生在醫院的實際故事,病人到醫院看病,醫生開處方,病患領藥回家也沒經過藥師諮詢,用自己的想像力錯誤使用藥物,相當危險。

我們經常使用許多日常用藥,究竟方法對不對、用藥觀念有無正確,危機四伏。《康健》整理出最常見的用藥問題,確保您聰明使用藥物。

Q1.把藥放在冰箱,可以保存更久?

A:「很多人把藥放在廚房,藥品會因為高溫而壞掉,」嘉義市社區藥局藥師商錦文去居家訪視時發現,民眾經常把藥放錯位置了。

民眾也常常把所有的藥全往冰箱塞,以為可保鮮,卻可能因為濕氣高,破壞藥品品質與安定性。除非有特別標示要冷藏,像是眼藥水、肛門栓劑或胰島素針劑,就算放冰箱,也必須跟食物分開放,最好放在冰箱下層。此外,內用藥與外服藥必須分開放,避免錯用。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劉采艷建議,正確存放藥品有三個原則:避光、避濕、避熱。室溫、乾燥且陰涼的環境最適合存放一般藥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例如暗處房間的抽屜。

Q2.哪些藥不能剝半或磨碎吃?

A:劉采艷藥師說,有些民眾會自行減藥,剝半吃,或為了方便小孩、老人就把藥磨碎,破壞藥品原本的結構,這都相當危險。

例如阿斯匹靈絕不能磨碎,阿斯匹靈很容易引發胃酸分泌,如果有潰瘍史,服用阿斯匹靈容易引發胃潰瘍。更重要的是,阿斯匹靈膠囊內裝的不是粉狀,而是小顆粒狀(稱為腸溶錠),顆粒最外層薄膜裹著腸衣,所謂腸衣就是讓藥不要在胃中崩解,而是進入小腸再崩解的保護膜。

有些比較傷胃的藥通常裹有腸衣,如果磨碎,腸衣受到破壞,藥一遇到酸鹼(ph)值很低的胃液,還來不及抵達小腸,藥錠就崩解,嚴重可能會造成胃潰瘍或出血。

有些藥粒沒有裹腸衣,卻在表層上做雷射釋放孔的設計,也不能剝半或磨碎,這屬於長效劑型,一旦進入體內後,胃液與水會慢慢把藥粒膨脹開來,藥粒表面有個推擠層膨脹之後,把藥慢慢往外推,從雷射孔散出,慢慢釋放,效力約可維持一天,通常這種藥會隨著糞便一整顆排出來,病人以為藥沒有被吸收,其實藥效已經發揮了。

Q3.可以配果汁吃藥嗎?

A:有些藥不能跟葡萄柚汁一起吃,原因是葡萄柚(包括柑橘)含有類黃酮素,恰好會抑制肝臟中代謝藥物的酵素(CYP3A4型),導致藥物無法從肝臟中代謝出去,使得體內藥物過量產生毒性,一旦濃度過高,可能有致命危險。

劉采艷主任提醒,包括降血壓、降血脂藥、抗組織胺、鎮靜劑、抗黴菌製劑或免疫抑制劑,都不能跟葡萄柚(汁)、柑橘類水果一起服用。最有名的例子是腸胃蠕動用藥平普賜(cisapride),它具有心律不整的毒性,同時也是利用CYP3A4型肝臟酵素來代謝藥物。在國外有許多平普賜和葡萄柚汁或其他同為靠 CYP3A4型肝臟酵素來代謝的藥物併用,導致心律不整而死亡的案例,因而在2000年停止上架。

如果有腎病,避免吃寒涼食物如苦瓜、白菜、芋頭、竹筍、芒果以及刺激性食物。減肥的人,要避免吃太鹹、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酒。

Q4.為什麼吃中藥、西藥不能配茶喝?

A:茶葉中含有單寧酸,如果跟鐵劑一起服用,會影響鐵劑吸收,「尤其茶飲含有生物鹼,例如咖啡因、茶鹼,能興奮中樞神經,」劉采艷說,偏偏生物鹼是許多中藥的活性成分,單寧酸一旦跟著中藥合併使用,會引起酸鹼反應,產生沉澱,不利吸收且影響藥效。

新莊社區藥局溫國雄藥師更提醒,不論茶、咖啡或可可都含有黃嘌呤類的生物鹼,具利尿及血管收縮作用,對糖尿病人易造成高血糖症,對一般人則造成低血糖現象。即使是罐裝茶飲或咖啡,都不能跟藥同時服用。

Q5.中藥不能跟白菜一起吃?

A:一般來說,吃中藥期間有許多飲食禁忌,例如不能跟白蘿蔔一起吃,其實,「凡是生冷、黏膩、腥、辣等不容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該避免,」劉采艷說,這些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刺激腸胃而影響藥效。

如果有心臟病,應避免吃油膩食物、動物性脂肪與刺激性食物像是濃茶、酒精。如果有肝病,避免吃燒烤、油炸、醃製品及刺激性食物。

Q6.腹瀉一定要吃止瀉藥嗎?

A:「不一定,要看是哪種腹瀉,」土城社區藥局藥師邱振源說。

如果是細菌性感染引起的腹瀉,止瀉藥雖然具有強止瀉作用,卻也會讓腸子完全不蠕動,腸道內的細菌與毒素無法排出體外,繼續留在腸道內滋生;只能吃一些可吸附毒性的藥(果膠高嶺土,一種白色藥水),將腸內的細菌或病毒吸附起來。同時要暫停進食,喝些開水或運動飲料,讓腸胃獲得喘息,「最重要的是維持電解質平衡,」萬里社區藥師游丈樟說。

如果是身心緊張引起的腹瀉(如腸躁症)或非感染性腹瀉(如胃腸功能失調、消化不良),就可以吃止瀉藥。

劉采艷強調,民眾拉肚子喜歡吃正×丸(臭藥丸)或暮×××之類的成藥,這些屬於抑制腸子蠕動的藥,純粹止瀉,如果是屬於細菌性感染引起的腹瀉,無法將細菌、病毒排出體外,「反而容易造成腹膜炎。」通常,如果拉出來的東西有臭味,表示腸內有細菌,因為細菌發酵之後會發臭,千萬不可隨意吃止瀉藥。

Q7.長期吃瀉藥或灌腸治便祕,便祕更嚴重?

A:透過吃瀉藥、軟便劑或灌腸方式,的確可在短時間內順利通便,因為有助於刺激大腸產生劇烈收縮,但通便之後仍持續便祕,又繼續吃瀉藥,久而久之,藥量愈來愈重,腸道蠕動能力愈來愈差,便祕當然也更惡化了。

一般來說,一週內解便次數少於三次且便物很硬才算有便祕,如果一兩天沒有解,就擔心自己便祕自行購買軟便劑,長期下來,反而讓問題更嚴重。

劉采艷提醒,治療便祕之前要找醫師診斷,確認是否有其他疾病所致(例如大腸腫瘤),有了正確診斷,更重要的是調整飲食,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多運動,生活規律,再慢慢養成排便習慣,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Q8.忘記吃藥,該怎麼辦?

A:很多人一忙起來經常忘記吃藥,到底該趕快補吃,還是等下次再吃,頗為困擾。

劉采艷提供一個簡易判斷法:取中間對半。

例如應該是早上8點、中午12點吃藥,取中間對半就是上午10點,10點之前想起來,還可以吃;10點之後想起來,就不要再吃了,因為距離下回要吃藥的時間太近了。

尤其降血糖的藥,如果超過10點還補吃,12點又正常吃,血糖一下子降得很低,容易導致昏迷休克,非常危險。

Q9.感冒藥一定要全部吃完嗎?

A:感冒通常由病毒引起,如果吃抗生素,只會提早產生抗藥性,除非已經中耳炎、咽頰發炎或扁桃腺發炎,屬於細菌感染才能服用抗生素。
 
病毒性感冒除非醫生開抗病毒的藥,例如克流感,否則一般多症狀治療,像是發燒、咳嗽、流鼻水,「一旦症狀消失,就可以停藥,不一定得全部吃完,」劉采艷說。

Q10.為什麼吃安眠藥還是睡不著?

A:很多人跟藥師反應,已經吃了目前號稱最有效的安眠藥一段時間仍睡不著,還不斷追加劑量。劉采艷認為,每個人身體的敏感度不同、藥物與身體內的受體接受器結合之後作用、副作用也不同,同一種藥,別人有效,自己未必有效。

建議先試吃,因為剛開始吃安眠藥,身體容易出現不舒服,且很快就產生耐受性,必須追加劑量,一旦習慣某劑量又突然不吃,身體會受不了,即使要停藥也必須慢慢減量,所以要先從最小劑量吃起,吃幾次沒效,可更換其他牌子。吃完藥不可馬上躺床,會影響藥物在腸胃道的吸收速度。

服用安眠藥之前須找醫師開處方,不可自己上網或去藥局買,更不可自作主張增加劑量,劉采艷強調。

Q11.目前正在服用抗生素,喝杯小酒安全嗎?

A:很多研究指出,酒精容易干擾抗生素的吸收(如erythromycin衛黴素膜衣錠)和效能(如doxycycline多喜黴素腸溶膠),甚至有些抗生素或抗菌素,例如綠膿黴素注射液(cefoperazone)、永克黴錠(ketoconazole,抗黴菌)或服立治兒錠(metronidazole,抗生素),即使只啜飲一小杯酒,也可導致臉泛紅、噁心、腹絞痛、頭痛、低血壓、心跳加速或呼吸急促等症狀,讓身體很不舒服。

Q12.吃藥一定要配胃藥嗎?

A:「這是台灣社會流傳已久的陋習,」土城社區藥局藥師邱振源表示,吃藥是否需搭配胃藥,必須考慮病人本身胃的健康狀況、藥品是否會引起胃酸分泌、胃藥會不會讓同時服用的其他藥物藥性減弱或增強。

劉采艷主任表示,一般來說,真正需要搭配胃藥吃的藥品種類只有三種:消炎止痛藥、類固醇與鐵劑,這三種藥容易傷害胃腸黏膜、胃酸過多,讓胃很不舒服,需搭配胃藥吃。

除了這三種藥之外,即使服用抗生素也不需搭配胃藥吃,因為吃抗生素頂多拉肚子,卻不會傷胃。至於民眾常吃的高血壓、糖尿病藥或避孕藥,都不需要配胃藥吃。

劉采艷藥師進一步解釋,胃藥通常成分是金屬離子,例如氫氧化.、氫氧化鋁、碳酸氫鈉,不容易代謝出去,如果長期、大量服用,容易沉積在神經系統,引發神經障礙或病變,同時增加腎臟負擔。且這些金屬離子如果跟鈣、鐵螯合在一起,會讓鈣、鐵失去作用。

更且,胃乳、胃散等制酸劑很容易出現藥物交互作用,好比阿斯匹靈(腸溶錠),如果跟著胃乳一起吃,胃酸因為鹼性的關係,胃變成鹼性,即使阿斯匹靈裹著腸衣,仍然會在胃內崩解掉,對胃造成傷害。

令人憂心的是,消炎止痛藥有分傳統與新一代(選擇性COX-Ⅱ抑制劑),新一代的不會傷胃,傳統的很傷胃,必須搭配胃藥吃,偏偏目前健保已不給付胃藥,有些醫生怕病人多花錢,開傳統的消炎止痛藥卻沒跟病人說要搭配胃藥吃。

劉采艷有幾個親友吃消炎止痛藥好幾星期,後來送急診,胃出血。

因為藥袋上不會顯示究竟是傳統或新一代的消炎止痛藥,光靠藥丸也難以辨別,「我跟病人說,如果你吃了之後感覺胃有燒灼、酸痛、不舒服,最好去諮詢藥師,確認自己是否需要加胃藥,」劉采艷說。

Q13.胃痛要立刻吃胃藥?胃散跟胃乳哪個好?

A:如果胃酸過多或胃絞痛,可以吃顆胃藥緩解胃痛,但如果患有胃潰瘍,也無法藉由胃藥來治療,必須使用抗生素殺幽門螺旋桿菌。不論胃散、胃乳或胃乳片,「成分大致相同,屬於用鹼性直接去中和胃酸的制酸劑,」劉采艷解釋,如果真要直接抑制胃酸分泌,必須吃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從源頭抑制胃酸分泌而不是靠吃胃乳來中和胃酸,才能徹底治療胃酸。

審稿專家: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臨床藥學科主任 劉采艷藥師


實用資訊

想確認目前使用的藥物是否經過安全認證嗎?可上衛生署網站查詢,網址是:http://www.doh.gov.tw/

然後進入查詢系統,再進入西藥、醫療器材、含藥化妝品許可證查詢。更多用藥問題可上康健網站,藥物諮詢:http://www.commonhealth.com.tw/doctor/index.action

Box:檢視你的藥袋,如果有註明以下這些藥,就不能剝半或磨碎:

.腸溶錠(裹上腸衣的藥)

.持續釋離劑型

.軟膠囊

.雙層錠

.舌下含片,例如心絞痛時會吞硝酸鹽錠,幫助心臟血管擴張,這藥需從口腔黏膜吸收,效果最好。

.咀嚼錠

.複方的藥,例如將降血壓藥與利尿劑做成一顆,或有些止痛藥跟咖啡因做成一顆藥,這種複方藥國外規定不能剝半或磨碎,但台灣規定雖不可磨粉卻可剝半吃,前提是,必須使用切藥器切半,劑量才會平均、不受污染。

某些食物與藥物會交互作用,用藥前建議找藥師諮詢

不論中、西藥,藥師們異口同聲表示,溫開水送藥是最佳選擇,因為溫開水的酸鹼值接近中性,成分單純且吞下藥之後,再喝一大杯溫開水,避免藥物停留食道,某些成分或膠囊會讓食道受傷。如果想喝牛奶,必須跟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兩小時,避免藥效大打折扣。

不論哪種酒,對含有咳嗽糖漿或其他指示用藥都會產生藥物干擾,如果耐不住酒癮,建議服完所有藥物3天後再喝酒,因為這時藥物應已全部排出體外。

 

「因果報應」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因果律」就是因果報應的一套規則與定律。


詳細說,屬於惡的行為主要的有「十惡」、「五逆」。

每種惡行,各有它應受的惡報,而且依照惡行的輕重而有差別:

做「十惡」最重的,死後入地獄受苦;

中等程度的,死後轉生為畜生受苦;

較輕程度的,死後生為餓鬼受苦。

當受完上面苦報後,再出生為人時,則分別受下面的果報:

 (一)殺生:會得多病、殘疾、短命、多禍殃、骨肉分離等果報。(將人或動物直接或間接加以殺害,屬於殺生惡行;若加以刑打、虐待、傷害,則屬類似於殺生的惡行,得類似果報。)

 (二)偷盜:貧窮;或財產與他人共有,無法自由支配。(凡不是自己的東西或財物,未經同意擅自取用或侵佔即是偷盜。)

 (三)邪淫:配偶不善良、不忠貞,或妻子受人拐騙奸淫、得不到滿意的眷屬。(亂搞男女關係以及從事與色情有關的行業都屬邪淫惡行。)

 (四)妄語:得到受人誹謗、欺騙之果報。(說謊、作偽證、不守信都犯妄語罪。)

 (五)綺語:說的話別人不信任、不接受,說話不清。(說黃色邪淫的話,使人想入非非,謂之綺語。)

 (六)兩舌:眷屬背離,親族弊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即是兩舌。)

 (七)惡口:常受人惡聲相向、多訴訟紛諍。(用凶暴或惡毒的話罵人即惡口。)

 (八)貪欲:心不知足、多欲無厭。(貪求財色名利各種享受,迷戀不捨,謂之貪。)

 (九)瞋恚:常受人說長論短,常受人擾而煩惱,或被陷害。(稍不如意就生氣怨恨即是瞋恚。)

 (十)癡:生在充滿邪見的家庭、生在偏僻缺乏佛法與文明的地方,心諂曲、好奉承巴結、使詭計。(癡是指邪見、不信因果。)

女個性陰晴不定讓男友抓狂 原來是「經前不悅症」搞鬼

佩佩剛過三十歲生日,平常個性隨和開朗,是個大而化之的女生,這次卻哭哭啼啼的到門診,說男朋友嫌她個性陰晴不定,決定放掉多年的感情,跟她分手。才發現佩佩的壞脾氣有周期性。生理期來臨前心情特別暴躁,焦慮、不耐煩,很想生氣、蠻不講理,令人難以忍受;經期過後,又恢復成小女人。經醫師診斷為「經前不悅症」,在服用藥物後已獲得改善,笑瞇瞇的說兩人又回到剛認識時的好感情。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南勢精神分院精神科王瑋璨醫師指出,約有超過五成以上女性曾經出現「經前症候群」,程度較輕微若未影響到生活,許多女性則視為理所當然;但不是每個女性都可以這麼幸運,約有6%的女性,經前不適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到生活;上班時,精神不濟,注意力不集中,冷著一張臉,擺明「生人勿近」,不愛與人交談,其日常生活、人際關係、工作效率都受到影響,稱為「經前不悅症」。

 經前症候群在治療的方面,可分為:非藥物治療:對較輕微之經前症候群,下列的方法能改善:(1)生理期期間規律的生活。(2)減少鹽分、咖啡之使用,避免抽菸或喝酒。(3)規律的運動。(4)放鬆訓練。(5)補充維他命E或鈣片。藥物治療:若上述方法無法改善,或出現嚴重症狀,可使用藥物協助,如抗憂鬱劑、抗焦慮劑、利尿劑或荷爾蒙補充。經前不悅症對心理層面影響較大,可藉由每日的症狀紀錄,預測身心變化而重新安排生活,以減少生理期影響。

.靈魂出竅?原來是大腦作怪
.

許多經歷瀕死經驗的人,會有「靈魂出竅」的體驗:意識到自己懸浮在肉體之上,或迎向一道光。但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靈魂出竅的現象,其實是大腦體驗或解讀死亡的「技巧」,並未確實發生。

瀕死見到一道光 大腦創造幻境

英國愛丁堡與劍橋醫學研究中心(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 Cambridge)的科學家,研究和瀕死經驗類似的腦部活動,認為靈魂出竅只是大腦理解死亡的過程。人們會看到自己走向一道光,是因為大腦用來處理亮光的細胞死亡而產生的影像,並不是靈魂進入另一個境界,只是大腦想要搞清楚身體感受到的不尋常體驗。

研究團隊在「認知科學趨勢學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發表論文指出,大腦試圖「合理化」不尋常的經驗,造成所謂的「靈魂出竅」。研究結果顯示,所有瀕死經驗都有生理原因。研究人員之一的瓦特表示,所謂的瀕死經驗,是大腦在「愚弄」我們。仔細分析所有的瀕死經驗,可發現大腦感受到死亡創傷與威脅時,會引發與平時不同的感覺,創造出虛幻的情境。

如果戴上虛擬實境的耳機,讓受試者看到自己的影像出現在三英尺外,就能讓大腦誤以為三英尺外的那個影像就是自己,產生靈魂出竅的幻覺。科學家也指出,人在瀕死時會感到安詳平和,是因人在承受壓力和受傷時,會分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讓人感受到愛與關懷。這些研究證明,所有的瀕死經驗都能以生理現象解釋。

英科學家新發現 有人不以為然

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不該驟下結論。南安普頓大學的帕尼亞教授便認為,不管是瀕死或其他經驗,都是由腦部活動產生的,但這不代表這些經驗不是真的。許多經驗的感受都是由同一個腦部區域產生,即使發現如何重現瀕死經驗,也不令人意外。帕尼亞表示,人的頭腦同樣可以感受到愛、幸福或沮喪,「但我們不會說這些感受不是真的。」

帕尼亞以三年時間追蹤有瀕死經驗的人,發現許多有瀕死經驗的人都說,在心臟停止跳動、腦部不運作的這段時間,還能「看到」發生的事情。

 本文原引自 :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756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養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ony168324 的頭像
    tony168324

    期指達人期股雙贏的部落格

    tony168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