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管理123—-正確利潤擴展

由於風險與利潤的矛盾關係,利潤擴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風險,要進行利潤擴展就必須先明確風險。所以本文將以對風險的解析作為起點論述開去。

作為投資主體的交易者與作為投資對象的市場是交易的兩個基本因素。而風險也就主要由交易者的心理風險與市場風險構成(風險的構成是呈現多樣性的,且大多數是人為風險)。心理風險可以理解為由於錯誤的心理壓力所導致的無法正常執行計劃的風險。而市場風險可以理解為由於價格的極端移動所帶來的風險。可以肯定無論是什麼樣的交易類型,這兩種風險都會隨同倉位的增大而同步增加。

日內交易和趨勢交易在持倉週期上分別處於兩個極端,而兩種投資類型均有各自迴避風險的原則:趨勢交易通常是以小倉位,寬止損來迴避心理風險及由價格極端移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而日內交易則以極短的持倉時間來釋放由重倉所帶來的心理風險及極端價格移動所可能造成的致命損失。

僅就單筆交易的平均利潤而言,趨勢交易具備完全確定的優勢。但是一個事實是一個優秀的日內交易者在資金量偏小的情況下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利潤會遠遠高過一個優秀的趨勢交易者(如果資金處於一個足夠大的規模時情況剛好相反,日內交易由於其交易特性當資金達到一定規模時只能進行算術增值而無法象趨勢交易類型一樣持續進行幾何增值),產生這樣巨大反差的原因就是擴展利潤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機會因素。

日內交易相比趨勢交易,在交易機會上具備絕對優勢。如果能將這種優勢充分發揮並克服隨機因素及交易成本,那麼在風險增加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創造出極高的利潤水平。而機會因素的缺乏正是趨勢交易所固有的缺點,只有擴展機會因素才能在風險增加有限的前提下進行交易利潤的擴展。可以這樣來理解:正確的利潤擴展也就是正確的機會因素擴展。

趨勢交易進行機會因素的擴展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進行:一為通過加碼的方式在單一市場增加機會因素,二為通過組合多市場交易來實現。增加機會因素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證機會因素之間為非相關。因為如果在同一時間持有具有相關性的兩個倉位則實際風險為2倍額定風險。在日內交易類型中,兩筆交易一般為先後進行,因此機會之間是獨立的,非相關的。而趨勢交易增加機會因素的兩種方式則都存在相關性的問題。

金字塔加碼方式將所有倉位當做一個整體的倉位來看待,而這裡則將每一筆加碼都視為獨立的交易分別對待且每筆交易使用相同的風險控制。這樣加碼就可以看作是在趨勢中增加了機會因素。通常來說加碼的距離越近則在趨勢充分延伸後倉位所產生的利潤越大,反之則越小。所以有朋友提倡近距離加碼的方式。的確如果趨勢真正展開,那麼利潤會非常大的。但如果從機會因素的角度來看則純粹是一種掩耳盜鈴的方式。由於存在上面所提到的兩種類型的風險,如果加碼距離太近,就會產生和重倉無異的心理風險,同時無法抵抗價格極端移動所帶來的市場風險。很顯然,兩筆交易之間距離越近,相關性越強。如果產生價格的大幅逆頭寸方向移動,則兩筆交易可能同時虧損,加碼只是起到了反作用。實際上,近距離加碼的方式是以增加整體風險為代價來增加利潤的,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增加風險百分比的方式更為直接。擴展利潤不能以增加整體風險為代價,這是一個基本原則,錯誤的利潤擴展方式是需要迴避的。

要保證加碼的兩筆交易之間的相關性足夠小就必須保持一個足夠大的加碼距離,而加碼所帶來的利潤也會相應下降,很多朋友都太過看重加碼所產生的利潤,並將加碼的技巧看的很神秘。其實如果從機會因素的角度來分析,加碼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神奇而只是可以增加有限的交易利潤。所以我不贊成非趨勢交易類型的中短線交易者使用加碼的方式,太近的距離會導致兩種風險的增加。如果一定想要一個「滿意」的利潤水平,直接重倉效果可能還更好一些。所以安全加碼的一個關鍵不是使用金字塔式還是倒金字塔式的區別,而是要在兩筆交易之間保持一個足夠大的距離,否則即使是金字塔式加碼也會給資金帶來巨大的風險。

對於趨勢交易類型來說,擴展利潤最重要的一個方式是組合多個市場來增加機會因素。我個人由於從短線交易中走來,固有的思維方式,錯誤的利潤目標與對風險的膚淺認識使我很長時間以來都忽略了組合投資而僅僅進行單一市場交易並對組合投資抱有種種誤解,只是隨著對風險認識的不斷深入,利潤目標的一再縮水才開始轉向自己從未涉及的這個領域。我個人不搞學術研究,所有的觀點和結論均以現實交易為前提。

組合投資可以理解為通過組合多個市場同時進行交易以充分利用資金並降低交易的時間成本,也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通過在多個市場中交易以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機會因素。同樣的,選擇市場組合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市場間為非相關。

在交易方法確定的前提下,在單筆交易中如果可承受風險為確定,那麼通常利潤也是確定的,如果要進行單筆交易利潤的擴展,就會面臨風險與利潤同步增加的煩惱,我個人曾經做過很多策略上的嘗試來擴展單筆交易利潤,很遺憾,所有看似低風險的策略都無法經得起時間的檢驗,悉數失敗。

趨勢交易由於捕捉的是整輪趨勢,而一個品種每年只會產生平均1-2輪趨勢,所以在單筆交易風險確定的前提下在單個市場整年可獲取的交易利潤也是基本確定的,而以組合投資的方式來進行機會因素的擴展實際上相當於增加非相關的市場來使總體利潤在風險恆定的情況下成倍增加(假定組合中的市場波動水平相當,那麼如果在單一市場可以獲取10%的利潤,在10個市場中交易就可以獲取100%的利潤),那麼是否可以說如果無限增加市場的數量就可以使利潤在風險有限的前提下無限增長,顯然答案為否。這裡忽略了一點就是保證金對資金的佔用,越低的保證金比率可以使組合的市場更多。從這一點來說,外匯保證金交易在利潤的獲取上具有更大的優勢。

組合投資不單有擴展利潤的作用,另一個重要作用是迴避風險。組合投資迴避風險的作用通常被解釋為將資金分散在多個市場來化解風險,一句俗話是「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裡」。其實這個道理和機會因素的解釋是相同的,只是不同的視角,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結果。本文對組合投資迴避風險作用主要從組合投資迴避心理風險作用的角度進行論述。

組合投資僅僅是增加了獨立的交易機會,並無法使資金曲線更為平緩(如果以分散的角度來解釋則結論可能不同),也無法使最大連續虧損減少。其對心理風險的迴避是最主要的。趨勢交易的一個特徵是一筆交易的盈利持倉週期通常在2-6個月之間,而如果在足夠多的非相關市場中交易,那麼由於趨勢或者說利潤並不會同時產生,就會產生一個現象: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可能都會有一筆有盈利的持倉(理想狀況)。

我們大都有這樣的體驗,在連續虧損多次後執行計劃會產生猶豫,比較困難。而在加碼時剛好相反,執行計劃很容易。這其中的一個區別就是加碼時已經有一筆倉位產生利潤,即使加碼虧損也不會使本金損失,因此心態比較好。而由於連續虧損所損失的是本金就會造成患得患失的心理,害怕資金無休止的虧損下去,進而產生心理風險無法正常執行指令,丟掉可以產生大利潤的交易機會損失就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了。

組合投資對心理風險的迴避正是基於這個道理。交易中必然會產生連續虧損,但如果在虧損的同時在另一個市場中有一筆交易是盈利的,且知道只要結束盈利倉位就可以抵消連續虧損所造成的本金損失,那麼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就會大幅度減輕。由於恐懼所產生的干擾指令正常執行的心理風險也就由此得到了緩解。心理風險並不容易被人所認識,而多數人都用控制心態來形容對心理風險的控制,實際上如果交易當中存在著這種控制,那就說明自己在承受著相當大的心理風險,控制本身就是徒勞的,迴避心理風險只能通過策略和降低預期來實現。

如果在任何一個交易日都可能有一筆盈利的倉位,那麼只要提高風險百分比不是可以創造更高的利潤水平嗎?答案同樣是否。在多市場交易所帶來的一個風險是,最大連續虧損可能集中發生在很短的時間段內,而此時可能並沒有一筆盈利的持倉。也就是說,實際交易中有盈利持倉的時間段之間是會存在斷層的。資金所承受的實際風險(最大資金回折)並沒有降低,心理風險可以最大可能的迴避卻不會消失,我也只是假定理想的情況來說明觀點。

另一個問題是多市場交易中如果資金被充分佔用,那麼這不就和滿倉相同了嗎?如果從機會因素的相關性來考慮,那麼這和在單一市場滿倉是存在本質區別的。關於組合投資,在實際交易中問題還有很多,限於篇幅也只能提及到這些。

假如理解了這篇文章,那麼你會發現這可能是另一篇「交易的真相」。安全利潤擴展的一個關鍵是機會因素。必須明確一個原則:風險一旦被確定,單筆交易利潤是有限的,正確擴展利潤唯一的途徑是發掘機會因素,並保證機會因素之間為非相關。如果逆反這個原則在單筆交易中擴展利潤,或發掘具備相關性的機會因素,那麼在利潤增加的同時風險也會同步增加,這就明確的否定了重倉交易,它的錯誤在於努力去擴展單筆交易利潤,自然相應風險也同時被放大了。頻密加碼的錯誤則在於機會因素之間存在相關性。

還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期貨圖表時,興奮丈量著圖上的高低點並計算著自己的資金滿倉一年中可以翻多少倍。這樣的情形相信大家也會有同感。而現在的眼睛裡卻是除了風險還是風險,這三篇文章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可能就是「風險」了。很多朋友都執著於尋求利潤的最大化,我幾乎可以肯定這些朋友大多數都是新手或者理論家。原因僅僅是因為如果拋開基本風險控制和正確的利潤擴展原則去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被市場淘汰是很快的。其實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市場交易,我們都被無形的客觀規律所左右而無法超越規律本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認識規律並遵循規律。開始從風險的角度來審視利潤應該是個不錯的開端

使用多重系統時如何進行頭寸管理

Managing Positions When Using Multiple Systems

使用多重系統時如何進行頭寸管理

In our last Bulletin we presented our reasoning for using multiple systems in multiple markets in order to produce more consistent profits and to generate a smoother equity curve. In this Bulletin we will address some of the practical aspects of controlling our position sizes when employing this strategy.

在上一貼中我們解釋了在多重市場中使用多重系統,有助於獲得持續一致的盈利和更為平滑的資金曲線。在本帖中,我們將給出在實踐中使用這種策略時會碰到的一些有關控制頭寸規模的問題。

When using multiple strategies/systems in one market we are inevitably faced with the question of how many positions to trade and what to do when long and short trades appear at the same time. Many potential problems can be reduced if the systems are designed to integrate well so that one type of system will be turning off just as a different type of system is turning on. It is certainly not that difficult to devise rules that will serve to eliminate most of the contradictory trading signals.

我們要建立多少頭寸?當多頭信號和空頭信號同時出現時我們該如何建立頭寸方向?等等這些問題是我們在同一市場中使用多重策略/系統時必然要面對的問題。其中一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只要能協調好系統間的關係,當一種系統被觸發時與之相反的系統就會自動關閉。我們不難通過建立一些規則來排除大部分相互矛盾的交易信號。

For example we can require that prices be above a specified moving average in order to initiate buy signals and below that same moving average to generate signals to sell short. Although such a rule might appear to avoid contradictory signals it is not foolproof. It is possible that an existing long position initiated at prices above the specified moving average might still be in place when a new entry is signall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as a result of prices having drifted below the moving average. In this instance we have an open long position and a new signal to sell short.

例如,在產生買入信號前我們要求價格必須在某一移動平均線之上,在產生賣空信號前我們要求價格必須在某一移動平均線之下。儘管這樣的規則能避免產生一些相互矛盾的信號,但不能完全避免。比如當價格低於某一移動平均線時系統發出賣空信號,然而此時我們還持有在價格高於該移動平均線時建立的多頭倉位,也就是說在我們持有多頭倉位的時候又接到一個賣空的入場信號,這種相互矛盾的情形是有可能出現的。

Although it is theoretically possible to have two or more accounts and hold both long and short posi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on solution is to simply trade the net position. Two longs and a short is a net position of one long. A long and a short is a net position of no contracts. The large CTAs who are trading multiple systems usually trade net positions and some of them easily operate 50 or more systems at a time.

儘管理論上我們可以同時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因而能同時持有多頭和空頭頭寸,但一般的解決方法是簡簡單單的持有兩者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兩個多頭頭寸和一個空頭頭寸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是一個多頭頭寸;一個多頭頭寸和一個空頭頭寸相互抵消後的淨頭寸為零。許多使用多重系統的商品交易顧問(CTA)通常只建立淨頭寸,其中有些人能同時輕鬆的使用50種以上的系統。(譯者的疑問:同時使用50種系統,太誇張了吧)

Another possibility with the multiple position strategy is to operate with a limited exposure in terms of the maximum number of contracts traded at one time. For example, assume we wanted to trade all six of our bond systems and never have more than three contracts on at one time. For starters, the design of the bond systems makes it unlikely that we would ever have more than three positions in the same direction. But let\’s assume that it does happen and we are holding three long positions and a fourth system kicks in and says to go long again. We could choose to operate on a first come basis and simply ignore the fourth signal. However, as the designer of these systems I believe there might be a better solution.

當我們要限定交易暴露的風險時,也即規定同時持有的合約數目的最大量,我們會面對另一種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假定我們同時使用6個債券交易系統,而且我們同時持有的合約數量不得超過3個。一開始債券交易系統被設計成不會讓我們在同一個方向建立3個以上的倉位,然後我們持有3個多頭頭寸,再然後出現第四個信號讓我們再次入場做多。我們可能選擇忽略第四個信號,僅按原先的入場基準堅持倉位。然而,作為這些債券系統的設計者,我相信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for starters 第一;首先;作為開頭

I would suggest trading on the basis of giving priority to the most recent signal. If we were long three contracts and got a signal to go long again, I would switch the oldest open position and trade it as though it were the new signal. Lets say that we are long on systems A, B, and C. Then system D gives a buy signal. No new trade is entered and we operate the exits as though we are long in systems B, C and D.

我則建議根據最新的信號進行交易。如果我們已經建立了3筆多頭倉位,然後又得到一個入場做多的信號,我會將之前建立的第一筆多頭倉位的交易基準轉換到最新信號上,這樣該倉位就像是根據最新的入場信號建立起來的。比如,我們根據系統A 、 B 和 C建立起3筆多頭倉位,然後系統D給出一個買入信號,雖然此時我們沒有再次進行新的交易,但效果上相當於做了一次虛擬的交易,因為我們現在是根據系統B , C和D來持有多頭倉位的。

The reason I prefer this method is because I know the effort that is put into designing the pre-entry setups for each system. These pre-entry setups are designed to give us an accurate reading of market conditions just as we enter each trade. These pre-entry conditions not only tell us the direction (up, down or sideways) but often tell us the present strength of the directional trend and the best time frame to be trading right now. By switching from the old position in system \」A\」 into the new position in system \」D\」, we will gain the benefit of using system \」D\’s exit strategy which is most likely to be in tune with current market conditions. I like to call this process \」System Updating\」. There is no order needed or entered with our broker to \」Update\」 our systems. We simply stop placing exit orders for system A and commence placing exit orders for system D instead.

我之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是因為每個系統的設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設計這些設置的目的是在我們入場交易前市場背景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這些市場背景不僅告訴我們趨勢方向(上升、下降還是橫盤整理),在很多情況下還能告訴我們當前趨勢的力度以及我們應該選擇的交易時間框架。把原先系統「 A 」的頭寸轉換為系統「 D 」的頭寸,我們就能使用系統D的離市策略,這會使我們受益,因為系統D有可能更適合當前的市場狀況。我喜歡把這種轉換過程叫做「系統更新」。在這個系統「更新」過程中,我們既不需要下訂單,也不需要經紀人,需要的僅僅是取消原來系統 A設置的止損單,代之以系統D設置的止損單。

Another possibility is to limit our open positions to one long term strategy and one short term strategy so that we can monitor all six systems without having more than two positions on at one time. If we have one long term position on we will only enter a second position when it is a short term entry signal. All additional long term signals are ignored or we employ the \」Updating\」 technique described above.

另一種情況是我們可以將我們的交易限定在長線交易策略和短線交易策略範圍內,這樣即使我們同時檢測6個交易系統,我們同時持有的倉位也不會超過2筆。如果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個長線倉位,那麼我們僅當得到短線交易信號的時候才入場建立第二筆倉位。我們要麼忽略以後得到的所有長線交易信號,要麼採用前面所示的「更新」技術。

As you can see, trading six systems at once does not require that we ever have six positions on at any time. In fact the specific intent designed into the multiple bond strategies is to never have more than one or two positions on at one time unless we are in a strong bull market where trading is easy and usually very low risk. In that ideal market environment we want to have as many positions on as our capital and system signals will allow. If the systems operate as designed we might have as many as four open positions under these ideal conditions. Any more than that would be very unlikely and easily handled.

如上討論,同時使用6個交易系統並不意味著在交易過程中的某時某刻我們會同時持有6筆倉位。事實上,我們的債券市場多重交易策略的一個內含準則是:我們一般不同時持有一筆或兩筆以上的倉位,除非我們正處在一個強勁的牛市,此時交易即簡單而且通常風險也很低,在這種理想的市場環境中我們會在資金和系統允許的範圍內持有盡可能多的頭寸。按照我們設計的系統,在這種理想的條件下,我們最多同時持有4筆頭寸。超過該頭寸規模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也很難管理。

In summary, the systems themselves should take care of most of the position sizing automatically. But in case we want to limit our exposure or use other position sizing methods there are many ways of applying logical and creative strategies that will limit our open positions to whatever number we desire. We have only illustrated a few of the many possibilities

總之,多重系統本身應該能自動照顧自己的頭寸規模。但是,如果我們想限制我們的頭寸暴露或者使用其他頭寸調整方法,我們還能通過許多合理的有創造性的策略來限制我們的頭寸規模,我們僅列舉了其中部分可能的方法。

酒田戰法止損觀

很多人對於「止損」的話題很有興趣,但因為「止損」的這個話題牽涉的「分析工具」太多,範圍也太廣,有種不知從何談起的感覺,所以到現在把「酒田戰法」中與貨幣市場走向有關比較重要的部份終於告一段落,今天就來談談「酒田戰法」中有關於「止損」的觀點:

一、「止損」的「最高境界」有一句話可以代表,寧可「百年不用」不可「一日不備」!「止損」就像是開車繫上「安全帶」或是騎摩托車時戴上「安全盔」,如果我們「小心的駕駛」可能一輩子都用不上,但一旦發生意外,這些東西很可能可以「救我們一命」!

二、「止損」並非「免死金牌」﹕就好像我們即使繫上「安全帶」戴上「安全盔」仍必需「小心駕駛」,不要有了「防護」就忽略了「安全駕駛」的重要!這個市場的投資者有一個「共通的毛痛」是認為只要掛上「止損」就可以高枕無憂,這是不正確的觀念!也就是說「止損」的前提是具備完整「交易策略」的一部份,所以雖然有「止損」仍必需「謹慎進場」才行,否則將面臨「不斷止損」的困境!

三、「止損」難免有失誤,各位一定有一種經驗,當我們一執行「止損」之後走勢常常又馬上逆轉朝向我們原先期望的方向進行,這通常是因交易者「進場時機」或「止損位置」不對而不是「止損」本身的錯,千萬不要因為一次「止損失誤」就放棄「止損」,而要好好檢討我們整體的「交易策略」是否有問題?有沒有更精進的空間,以降低「止損失誤」的產生,就長期而言「止損」是整體「交易過程」的一部份!也是我們「交易成本」的一部份!不可以將「止損」排除在「交易策略」之外!

「酒田戰法」中有關於「止損」的觀點

四、「實盤」需不需要「止損」?十多年來我看過USD//JPY 1美元兌換160日圓以上的高位和1美元兌換80日圓以下的低位,也看過GBP/USD 從2.0100暴跌到1.3600的慘狀,而十多年來USD / CHF的高低點又在那裡?答案是1.83和1.11,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如杲我們純粹只想持有該國「貨幣」而不想藉由投資獲利,那我們可能不需要「止損」,但如果我們想要讓我們的投資「保本」進而「獲利」,絕對不可放棄考慮「止損」的必耍,就算作的是「實盤」也不例外!只要是「投資」就一定包含了「收益」與「風險」一體兩面,而「風險」一旦發生,我們絕對不能坐視「風險」不斷擴大,「風險」就像我們身上壞死的組織或器官,當組織或器官壞死到某一個程度,如果不及時將壞死的部份切除,很可能會危及我們的「性命安全」的!要「保本」嗎?當「形勢不利」請記得「止損」,就算是「實盤」也不例外!

五、為什麼常常「止損」?最常見原因是「匆促進場」人類與生俱來就帶有「賭性」!所以儘管很多人不承認,但我們不得不認清一個事實,很多人並非遵照「市場趨勢」而決定「進場」,而是因為「賭癮」犯了,實在很想進單,於是「匆促進場」也不管在這裡進場是否可以有合適的位置設立「止損」,在此進場是否可以配合走勢訂出合理的「交易計劃」!所以,常聽到一個很可笑的問題「虞老師您覺得我如果現在進場的話該買還是該賣?」這類問題實在讓我「很為難」!我總不能回答:現在是你犯了「賭癮」!既不適合買也不適合賣,只適合先冷靜下來看清走勢,然後訂出包括「止損」與「獲利目標」的完整「交易計劃」,再決定是否「進場」?在何處「進場」!這是我十幾年來幾乎「每天」都碰到的問題!所以,要減少「不必要的止損」的第一步,就先要學習控制我們的「賭癮」冷靜下來觀察市場走勢

提供給我們的線索,訂出「交易計劃」最後「謹慎進場」,自然能將「止損」的機率降低!

六、要降低「止損」的機率,還有另外一個秘訣,盡量不要試圖抓取「最好的價位」,而要試圖抓取「最明確的走勢」,一味的想要獲得「最好的價位」進場,這通常是代表我們「進場時機」是處於「逆勢」的狀況下!也就是走勢的頭部或是底部尚未產生,我們就已經在「猜測」頭部或底部在那裡,所以一再的把市場的「連續型態」誤判為「反轉型態」,而不停的「止損」!所以,要降低「止損」的發生機率,一定要記得「順勢」進場,選擇進場的「方向」永遠比進場的「價位」更為重要!

《高級技術分析》風險管理節選

交易員生活最重要的分水嶺之一是當他瞭解相對獲利而言,適當的風險管理要比交易選擇更重要.而一般人的看法,只有更精確的預測趨勢或準確的止損設置才是最重要的.

好的投資理論的3個主要投機成功原則是順勢交易,快速止損,利潤成長.

有經驗的交易員多年來一直建議,在適當的風險管理下,即使隨機進場也會賺錢.

風險管理有多重要?它真能彌補不良預測所引發的缺點嗎?對機械化系統交易者而言,確定系統能適當的配合風險管理的時機,其實就是在創造及測試系統.

投機風險管理的4項原則:1.適當的帳戶規模,2.多元化,3.風險管理,4.交易週期的組合.

一.適當的帳戶規模

需要多大的帳戶來交易期貨?根據非正式的研究,投資在期貨交易的資本越大,成功的機會越大.

大帳戶之所以更容易成功,原因之一是多元化.市場和系統的多元化.有好處也有壞處,在限制住你的風險的同時,也限制了你的潛力,風險與報酬之間有不可改變的關係.多元化會稀釋單一或兩個市場的暴利,但你也稀釋了市場損失的負面衝擊.保本是最重要的.

多元化的還有一個好處.沒人知道大行情何時發動.只有憑著更多的市場交易,增加逮住大行情的機會.

雖然多元化很重要,但不能走入誤區,為多元化去交易流動性差的市場.不活躍的市場,行情好不到哪裡去,不要浪費寶貴的資金去無聊的市場做交易.

專注與波動更大的市場,是將資本報酬最大化的方法.

傳統看法認為,波動和風險有直接的關係,但歷史數據發現並沒直接的關係.大波動和系統唯一的直接關係是它可以提高獲利的潛力.也就是說趨勢強勁的市場,風險相對低,但卻提供了絕佳的獲利潛利.牢記,在平淡的市場中無法賺錢!

二,系統與市場的多元化

任何方法都無法適用所有形態的市場.趨勢系統在盤局情況下會虧錢.而區間交易的系統在趨勢行情時表現不佳.假如你用這兩種情況下測試都表現不錯的系統同時交易同一品種.那不管市場情況如何,都會有不錯的報酬.這兩套系統結合所產生的資金曲線圖會比單一一套系統的資金曲線圖要平滑.

牢記:假如要將獲利的機會極大化,必須接受合理的報酬率.

沒有任何規則說不能同時用兩套或更多的系統交易相同的商品.不要擔心在同一時間,一套系統是多,還有一套系統是空.將所有的系統指令放入你的帳戶.結果反應的是所有系統的整體表現.

假如兩套系統在同一時間一個看空,一個看多,就應忽略信號,等待下一個信號.

三,風險管理

風險管理有兩種不同的成份: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即每一筆交易根據你的交易方法及帳戶規模訂出所能容忍的最大虧損.失敗的交易員的最大特色,是出現出乎意料的大額損失.

控制損失最主要的心理障礙是自我,我們不願意接受失敗.因為它代表承認失敗.

有時候我們不接受應該接受的損失,而市場拉回使我們得以解套.這樣只能使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重蹈覆轍.結果只能是讓原本可以接受的損失變得更大.

必須將損失限制到占資本的小部分比率,防止毀滅性風險.即使最好的投資理論,最後也會產生一連串的虧損.沒有方法可以迴避這點.假使在每筆交易上冒太大的風險,成功的機會就能是零!

江恩建議每一筆交易的風險不要超過帳戶的10%.專業的交易員的贏錢的機率只有35%.所以必須要在一連串的不可避免的損失中學會保護自己.

假如用機械化系統交易,你的最大損失金額應該以你起始的風險資本為基礎計算,而不是用現存的資本.

控制超額損失的方法是在帳戶中存有足夠的準備金.以此你可以在經歷歷史的最大虧損期仍然能繼續交易.

比如一套系統在過去5年的最大虧損是6000元,保證金佔用是3000元,那你帳戶應該有1萬元.但同時你也許不願意在任何特定的系統上,那所有資本的一半去冒險.記住,不論系統在歷史上表現如何.未來並沒有保證.因此你帳戶上應該至少有2萬元.

風險管理的第二個要件是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市場會摧毀妥善而適當執行的計劃.

機械化系統員不能忽略過度的季節風險.小心的作法就是忽略掉會使你受制於季節性風險的交易.而去做會使你因為天氣變化而受益的交易.假如在做系統交易的途中,預期之外的風險出現了.那正確的做法就是離場觀望.

有一種市場的誤區,交易總會因為市場的漲跌停板而受害.但這些少數的情形並不會造成嚴重的損失.記住你是一個投機客而非賭徒.

限制損失的最後一個要素是有紀律的遵守計劃.嚴格按系統進出.

四,交易多重合約.

在不同的水平出清獲利的部位是很重要的.使用多重固定利潤目標,要比在反轉信號出現時出清所有部位要更具有獲利性.

這種方法需要在同一時間用許多系統在同一市場做交易.假如你有足夠的資本,這是個很好的方法.

新手應在同一時間專注於所選擇的一套系統,並應用於單一市場.在這個階段能成功,你就可以畢業,從事多重交易.

滿倉操作風險有多大

--實戰中頭寸管理的模式
很多期貨投資者感覺期貨市場的槓桿作用非常好,資金使用的效率放大15-20%倍。但是要考慮風險性,很多投資者感覺這個槓桿不用白不用,滿倉操作,尤其在我認識的河南的期貨投資者中這種思想的人最多,最後的結果,當然是虧的可能性最大的。
下面我們舉例看看。
這裡是3種不同獲勝率的交易體系、分析方法,按照不同資金分割份數出現虧損的可
能性。
1、獲勝率55%
滿倉操作虧損的可能性為81.82%,當資金分成10份時虧損的可能性為13.44%
2、獲勝率60%
滿倉操作虧損的可能性為66.67%,當資金分成10份時虧損的可能性為1.73%,當資金
分成7份後風險下降明顯減緩,繼續將資金細分的意義就不大了。
3、獲勝率70%
滿倉操作虧損的可能生為42.86%,當資金分成10份時虧損的可能性為0.02%,當資金分成4份後風險下降明顯減緩,繼續將資金細分的意義不大了。
獲勝率55%
資金份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虧損概率%81.8266.6454.7744.8136.6630.0024.5420.0816.4313.44
獲勝率60%
資金份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虧損概率%66.6744.4429.6319.7513.178.785.853.902.601.73
獲勝率70%
資金份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虧損概率%42.8618.377.873.371.450.620.270.110.050.02
從上面這3個表格中,投資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雖然你的交易體系、分析方法佔有獲勝的優勢,但是如果不管理好交易量頭寸的大小,虧損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由此可見滿倉操作的風險是多麼的在。另外,這裡從數學的角度量化地向投資者充分說明了將資金分散投資的確能提高獲勝機會。
在高科技待業,也是高風險回報,和期貨、股票、外匯市場很像,高科技風險投資者都是分散投資,遍地撒網的。日本著名的「軟銀公司」孫正義,他就是大量地分散投資到許多的網絡公司,數量有上千家,其中YAHOO暴漲,使他獲利了巨額的利潤,在2000年資產上升到1000億美元,一度成為世界首富。最好的資金操作模式:分三次進場,獲利後平倉一半,已經賺回成本後,再等待更多額外的利潤。這時你的心態就非常的好,就不怕坐不住而失去賺大錢的機會了。
止損—別和你的虧損談戀愛
「金融大鱷」索羅斯在《索羅斯談索羅斯》一書中回憶說,1944年是他人一中最快樂的一年,「我這樣說是令人奇怪的,甚至會冒犯別人,因為1944年那是大屠殺的那一年,對一個14歲的男孩兒,那是一個人難得的激動人心的神奇經歷。這是很有影響作用的,因為我從長輩那裡了生存的技巧。這與 我的投資生涯是有必然聯繫的。」這位猶太人索羅斯從小經歷了「二戰」法西斯的追殺,在恐懼和刺激中渡過了童年,形成了 獨特的「生存技巧」他父親教給他一些有關生存技巧的寶貴經驗:「冒險沒有關係,但當承擔風險時,不要賭上全部有產。」在1992年的「英鎊風暴」一戰成名後對記者說:「我渴望生存,不願意冒毀滅性的風險。」
期貨、股票、外匯市場成功的人都是只有3%,這些期貨、股票頂尖大師的故事,他們都 有一個共性是,就是尤其注意風險控制。共性就是說所以成功的人必須遵守的原則,所以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一定要遵循「風險控制」原則。
鱷魚原則
成功的操盤手都遵循簡單的交易原則—「鱷魚原則」。該原則引自鱷魚的吞噬方式:被咬的獵物越掙扎,鱷魚的收穫就越多。如果鱷魚咬住你的腳,它等待你的掙扎。如果你用手幫忙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臂,你越掙扎,便咬得越
多。所以, 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惟一生存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壯士短腳。當你在市場中被套,惟一的方法就是馬上止損,無論你虧了多少,你越是加碼就將套得越多。
項尖的投資大師都認識到,在市場中賠錢是交易的組成部分,關鍵是你明天有實力繼續交易。
華爾街頂尖短線炒手馬丁.舒華茲有一次做空SP500指數期貨,由於共和黨選舉獲勝,SP500股票期貨指數快速地上升,馬丁.舒華茲受個人的情緒控制,一路加碼放空,到最後漲停還要加碼,當天的虧損達到超紀錄的100萬美元。當天晚上在他太太和老師的疏導下,認識到:「只有先平掉原來的空頭持倉,回到沒有持倉的中立狀態,這樣你才能看清市場情況。並且做空也違背了自己的交易原則,移動平均線等指標都指示的是買入信號。」第二天果斷平倉止損,使馬丁.舒華茲重新回復理性,冷靜地分析市場,在當月就將大部分的虧損彌補回來了,損失剩下5.7萬美元了。在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人會變得極度困惑,失去理性的時候他太太和老師在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關鍵時刻拉了他一把,避免越陷越深。投資者在平時也需要一個這樣一個充當「教世主」的人,當你在情緒失控的時候拉你一把。
如果發現弄錯了,就應立刻糾正
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盤的前一天,索羅斯量子基金首席基金經理斯坦利.德拉肯米勒犯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錯誤,由徹底做空股票轉為130%的徹底做多股票,但在該月終了時他還是賺了,為什麼?當他認識到他錯定了的時候,他就在10月19日開市後第一個小時內果斷地把所有的多頭頭寸平了倉,而且反手做空。如果他當時心胸狹窄一些,為了保留自己的面子,面對與己不利的證據仍維持自己原來的頭寸,或者拖延等待,希望看看市場能否恢復的話, 他就會遭受巨大的損失。這種善於承認錯誤,並毫不遲疑,毅然決然尋作出相應反應的能力,是一個偉大交易員的標誌。
很多投資者對止損一直抱有牴觸心態、迴避心態和共同陣線心態。這3種心態投資者是導致沒有止損的主要原因,如果投資者沒有明確理解好,錯誤只能是一犯再犯,到死都不會改的。「牴觸心態」是投資者在進入期貨、股票、外匯市場時都是想來盈利的,不是想來虧損的,但是你想任何一個行業都有風險,就是吃飯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有可能被骨頭卡喉嚨,做實業同樣有風險,在美國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每天倒閉的公司和新註冊的公司一樣多,古語「有人辭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而且實業一旦投入,就很難止損。很多投資者都是從實業積累了原始資金後再進入股票、期貨、外匯市場,沒有理解這個市場的特性,還是按照搞實業的思維模式。我有個做股票的朋友,搞酒樓幾百萬的投入,生意不好,首先裝修、設備轉手的時候就虧掉了一大筆,最後只剩下幾十萬出來。要想在市場中生存,就一定要按照贏家的思路,及時地止損,別和你的虧損投資談戀愛。

「迴避心態」是失敗的投資者中風險控制的主要心結,絕大部分投資者在小虧5%、10%的時候就沒有止損,到虧損逐步擴大到20%、30%、50%的時候不更捨不得止損了。最後的下場只有掃地出局。筆者接觸很多投資者都有一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期貨、股票我不平倉或者賣出,只是浮動虧損,無所謂,但是實際上浮動虧損和實際虧損是一樣的,都記錄你自己真正擁有的資產。筆者的有幾個朋友在1996年地產高峰期的時候買的房子價值100萬元,2003年現在的價格剩下50多萬元,甚至變成了負資產,你能對別人說我的房子價值100萬元,因為我當時是100萬元買的,別人會以為你是瘋子。
還有一種「抱著一起死共同陣線心態」,投資者在虧損的時候在,我身邊的投資者也被套了,莊家也被套了,怕什麼,頂多大家一起虧損。還有些投資者在交易場所大聲地說,我套這麼多,你們套這麼少怕什麼。這種消極的心態在投資者間相互蔓延,也是導致投資者沒有及時止損的原因。
在華爾街被譽為「風險管理大師」的萊利.海特管理的投資基金一直保持很低的虧損率,公司的收益率平均年增長超過30%,按年度結算,最低的一年也賺了15%,如果以連續12個月作為結算期,虧損亦不超過計劃的1%。在高風險的期貨行當是少有的。萊利
海特從三個角度分析風險:面對風險、控制風險、迴避風險。面對風險。在出現風險的時候馬上及時處理,不能拖延。投資行業有名行話:「不怕錯,最怕拖」。
在控制風險方面,萊利.海特認為不管你瞭解多少情況,心中多麼肯定,總還是有錯的可能,所以隨時要有準備。所以風險控制一定要嚴格,決不要把身家性命押上去,對最壞的結果有所準備。萊利.海特的一位現今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炒家朋友,他清清楚楚地知道咖啡的運輸過程,與主要的咖啡出產國的部長都甚有交情,或以說對基本的因素及有關資料瞭如指掌。有一次請萊利.海特到他倫敦的處所去做客,席間的酒酣耳熱,乘興問萊利.海特:「海特,你怎麼可能比我更懂得咖啡期貨呢?」海特回答說:「沒錯,我對咖啡一無所中知,連喝都不喝。」「那你怎麼做交易呢?我只看有多大風險。」那老兄不大相信,又問了不下5次,每次海特都是說「控制風險」。三個月後,那位朋友做咖啡期貨賠掉了一億美元。看來海特的話他是沒聽進去。除了面對風險和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主動迴避風險,萊利.海特的方針是平穩中求增長,波濤洶湧的市場,雖然是很多人期待的機會,但並非理想的投資對象,當你把握不好就變成是無限的 。所以「寧願錯過機會,亦不想去冒受不必的風險。」這是筆者的
第一教條。萊利.海特的心得歸結成兩名話:
1、你如果不賭,就不可能會贏。
2、你如果把籌碼全輸光了,就不可能再賭。
這裡筆者花費大量的筆墨分析投資者沒有止損的心態,其實學習止損的方法一點不難,難就難在觀念的轉變。有名的清官海瑞,由於觀念的問題,做出非常荒謬的事情:海瑞5歲大的女兒從一個男僕人手裡拿點心,海瑞認為違反了封建禮法中「男女授受不親」,大發雷霆,竟然將只有5歲的女兒逼得絕食而死,簡直沒有人性。這個故事說明人的觀念不徹底改變,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的。對於期貨、股票、外匯市場的止損的觀念也是需要徹底得改變,才能在市場中生存、獲勝。
虧損比例 翻本的需要獲利比例
5 %5.26%
10 %11.11%
20% 25.00%
30%42.86%
40%66.67%
50%100.00%
60%150.00%
70%233.33%
80%400.00%
90%900.00%
投資者通過上面的這個表格可以看到,當得在虧損後,翻本需要獲利的比例隨著虧損的增加越來越大,當你虧損到90%的時候,就需要獲利900%,這對一個老投資手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這裡還沒有包括交易的手續費成本。所以投資者一定要控制好風險,尤其是新手,對市場的規律還不是很熟悉,在投資水平一般的階段,需要的是經驗,控制好虧損在30%以內,當你的水平逐步提高,就能很輕易地翻本,
加入到贏家的行列中。
止損的3種方法
1、唯物止損法:以市場的走勢為依據,根據價格的反轉點(圖形、技術指標信號)、交易體系的信號作為止損,參照前面的分析技術的介紹。
2、唯心止損法:以投資者資金的虧損額度為依據,虧損到一定額度馬上止損,如以2%、10%等。
3、唯物+唯心止損法:以上兩者想結合,也是筆者使用的方法。
股票交易量公式:
股票買入量=(帳戶資金量×唯心的止損%)÷(唯物的止損的幅度)
例1:股票
100萬元資金,其股票買入的成交價20元,有股價19元為支持位,19元止損點,止損比例5%,止損比例5%,(100萬×5%)÷(20-19)元=50000股。
例2:股票
100萬元資金,其股票買入的成交價20元,有股價18元為支持位,18元止損點,止損比例5%,止損比例5%,(100萬×5%)÷(20-18)元=25000股。
例3:股票
100萬元資金,其股票買入的成交價20元,有股價15元為支持位,15元止損點,止損比例5%,止損比例5%,(100萬×5%)÷(20-15)元=10000股。
期貨交易公式:
交易手數/股票量=(帳戶資金量×唯心的止損%×合約量)÷(唯物的止損點數)
合約量:橡膠、銅、鋁是5、大豆、豆粕小麥都是10。
例1:期貨
100萬元資金,大豆期貨買入的成交價2564,2530支持位,止損34點,止損比例5%,(100萬×5%×10)÷34=147,一手保證金=2000元,147手×2000元=294000元,

小損無妨,大損必防

要想賺大錢,就必須承擔賠錢的風險,只是永遠不要賠得太多。

正如投資者們從今年夏天的牛市上所看到的一樣,股市和債市變幻莫測。可是,你必須找到方法應對其中的風險。

事實上,如果你想退休後可以頤享天年,那麼就不能只進行保守性的投資,把錢存到銀行。相反,你需要把錢投到股市和債市上獲利,並避免冒太大的風險。

令人膽戰心驚的損失計算

10%到20%的損失對股市投資者來說稀鬆平常。關鍵是要把損失保持在這個水平以下;否則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元氣。

為了使客戶理解這一點,美國丹佛Northstar Investment Advisors的投資顧問查爾斯-費瑞爾(Charles Farrell)用一個圖表來說明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從投資損失中恢復。恢復的速度取決於損失的規模以及客戶隨後所獲投資回報的水平。

假設你損失了20%,之後每年獲得的收益為8%,那麼你需要2.9年才能從損失中恢復。這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實際情況可能還要糟糕。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損失了35%,那麼你需要5.6年才能恢復到原有水平,幾乎是損失為20%時所需恢復時間的兩倍。如果你損失了50%,那麼你需要九年時間恢復,是損失為20%時恢復時間的三倍還多。

費瑞爾說,損失15%、20%或25%確實令人不快,但隨著損失率的上升,造成的破壞會大幅提高。

損失率在投資損失計算中是個令人心驚膽戰的數學問題。當損失率為10%時,你只需要11%的收益就能彌補損失;如果損失率為20%,需要25%的收益;當損失率達到50%時,你就必須獲得100%的收益才能彌補損失了。

加速從損失中復原

廣告在你拚命彌補損失的時候,金融市場會助你一臂之力;不僅如此,你的投資額大小也會影響原速度。因此,投資額較小的年輕投資者們更具優勢。

費瑞爾舉例說,假設你的401(k)退休計劃中原有3萬美元,每年的存入額為1萬美元。如果損失了三分之一,你可以通過下一年存入的1萬美元彌補損失。但是,如果你存有100萬美元,當你損失三分之一時,則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不僅如此,隨著投資額的增加,即使因常規性的市場下挫而造成的損失也可能會達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如果你損失了20%,對於1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就是損失了2000美元;但對於100萬美元的投資額來說,損失就會高達20萬美元。

老實說,大部分人都不會對價值20萬美元的損失無動於衷。事實上,我們極有可能會恐慌,然後急於賣出股票和債券,試圖控制損失不再擴大,但同時卻也失去了在隨後的市場恢復期中獲利的機會。

控制損失

你的投資額是否很高?如果是的話,你的損失可能會很大,而且與你的投資額相比,你定時進行的儲蓄也是微乎其微,所以還是考慮把一些錢適當地投到債市上,以降低風險。

費瑞爾指出,假設你把一半的錢投入股市,一半投入債市。如果股市下跌了20%,那麼你的損失可能只有10%。

他還說,實際上因為你在債市上還會獲得利息,所以你年內的損失可能只有7%或8%。他強烈建議人們在股市和債市間進行更為均衡的投資,特別是在今後幾年。

當你全力控制損失時,不要僅僅關注股市和債市之間的投資比例,還要確保在這兩大類別內部的投資多樣化。最後,需要指出以下四點:

1.對單一股票的投資額不要超過你股市投資總額的5%。當你持有自己僱主的股票時尤其如此。

畢竟,你的薪水和健康福利已經掌握在了你的僱主手裡。如果你將養老儲蓄中的很大一部分投在了自己公司的股票上,那麼一旦公司陷入財務困境,對你將會造成雙重打擊。

2.即使是主要股市也可能會遭遇長期的不景氣。比如日本股市,截至2003年4月,日本股市在13年中下跌了80%。再想想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現在仍只達到2000年3月牛市最高點的一半。為了預防類似的損失,將錢投在多個市場上。

3.考慮買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黃金股、商品股和自然資源股等另類投資產品,因為在其他投資收益不景氣的時候,這類投資有時會帶來不錯的收益。

這種逆潮流的投資方式並不能確保萬無一失。這從今年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疲弱表現便可見一斑。不僅如此,這些都是波動性較大的投資產品,所以不要投入太多,在每種產品上的投入不要超過總投資額的5%。

4.股市下跌時,債市投資是減少損失的一種絕佳緩衝。但不幸的是,債市收益可能會因快速上漲的通貨膨脹率而大打折扣。該怎麼辦呢?買入高質量的傳統債券,同時還要買入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掛鉤的國債。

當經濟疲軟,通貨膨脹放緩時,傳統債券會獲得不錯的收益,而與通貨膨脹掛鉤的債券能防範因通貨膨脹加速而帶來的損失。把「雞蛋」放在這兩個「籃子」裡,那麼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會損失慘重。

Jonathan.Clements
(本文作者是《華爾街日報》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 Going」的專欄作家)


資金使用率=29.4萬元/100萬元=29.4%,針對機會的成功率,資金使用率可以調整,相應止損的點數或者止損的百分比也要調整。
美國「威廉指標」的發明人投資大師威廉斯說:「資金管理是我投資生命中最重要的秘訣,除此以外,再也沒有更重要 東西了。」我感覺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投資者的獲勝之是來自投資者的資金管理,而非所謂神奇分析體系或者占卜術的玄妙。成功的交易會賺錢,成功的交易加上頂級的資金管理技巧將會創造巨大的財富。

趨勢跟蹤交易策略失敗的原因

 第一逆市抄底賣頂

  第一種逆市操作抄底賣頂,這是大多數人虧損的原因。在明顯的下跌趨勢裡不斷的嫌價格太低而買便宜貨,或者覺得跌得過深而搶反彈;在明顯的上昇趨勢裡不斷的嫌價格太高而賣出,或者覺得漲得太快而放空;這些都是風險極大的操盤手法和習慣。抄底賣頂只有在橫盤震蕩行情中有效,但即使這樣,小資金和散戶也不要在正在大漲的情況下放空或者正在大跌的情況下買入,而應該等價格漲到明顯阻力位后盤弱時放空,或者跌到明顯支撐位出現強勢時買入。這才是安全的方法。

  如果順勢操作,那麼你最可能做對無數次而做錯一次,只錯在轉折點上;但如果逆市操作,那麼很可能錯無數次后換來正確的一次。針對這一點,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放棄前10%甚至是20%的利潤,而追求穩定可靠的順勢行情利潤;也就是說,一定要等到趨勢確立後才能進場交易。這樣的利潤會比偶爾抄對底賣對頂的所謂高手們賺得少,但確實是最長期穩定的利潤。

  有很多人向我提出,認為很難看清趨勢的方向,其實趨勢的定義極為簡單明了,上漲趨勢既是高低點不斷墊高的價格走勢,下跌趨勢是高低點不斷墊低的價格走勢,如果能忽略小幅度的波動和噪音,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要你想看,市場的趨勢都是很明確的[上昇下降橫向]。看不清趨勢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所觀察的時間維度過短[例如看5分鐘K線],如果換成日K線周K線來看,趨勢往往是一目了然的。

  第二出場太早,沒有抱牢獲利倉位。

  第二種虧損並不是虧損,但在一輪趨勢明顯的大行情中只賺到蠅頭小利,是使整體帳戶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趨勢發展過程中,只要趨勢開始確立向一個方向移動,那麼趨勢最可能的方向仍然是向這個方向移動,這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在這裡,心理問題和紀律是關鍵。

  想坐穩賺錢的趨勢倉位,應該有幾個紀律和良好心態:

  一,不要試圖針對趨勢中的小幅波動低買高賣搶帽子。這種手法經常會造成賺多筆小錢,賠上一筆大錢。

  二,不要試圖去抓頭部和底部,要在趨勢已經明顯反轉之後平倉,放棄趨勢波段後10%-20%的利潤,並建立新的趨勢方向頭寸。

  三,對趨勢有信心,就是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多少次在每天盯盤的情況下,持有了整段的趨勢行情?很多人都在趨勢剛剛啟動,賺了些蠅頭小利的情況下及早平倉出場了。拿住倉位這一點比判斷正確更加重要,也許最好的辦法是不要盯盤,離市場遠一點。事實證明,在趨勢倉位上的鴕鳥戰術往往是成功的。因此,要離市場遠一點。每天盯著價格漲跌起伏所造成的緊張感和對虧損的恐懼感會使你有種想迅速平倉落袋的沖動,來追求心理上的舒適和安全感,導致太早的從有利的倉位中離場。

  第三 趨勢行情太短或者假突破。

  趨勢行情太短,應該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是更高一級上漲趨勢中的回檔洗盤行情;更高一級的下跌趨勢的誘多反彈行情;而橫盤的突破行情太短,便是假突破。無論那種情況,可以說正是建立反向頭寸的良好時機,甚至可以將其做為一項指標來使用,建立反向倉位獲利。但操盤手法上要求止損堅決果斷,反應快,設置支撐阻力位明確有效。

  本質上來說,假突破,行情過短的假趨勢,正是因為你在更高一級的趨勢中逆市操作,那麼相反的方向才是正確的。假突破,假趨勢正是指明了行情正確的方向。

  第四 順勢倉位被洗盤

  趨勢行情會有正常的回檔整理。應對的策略是根據趨勢的定義設定止損點和止盈點,在趨勢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提高止盈點,直到反轉將盈利頭寸截出。但有時市場會出現過大的回撤使你的倉位出場,而後市場又恢復原來的趨勢,這種情況時常發生,畢竟市場不會像數學公式一樣完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對的策略是嚴格按止損止盈點出場而後再次重新入場,而且不在意以更高的價格[做多]或者更低的價格[做空]入場。

  金融交易必須戰勝人類自身人性的弱點,希望,恐懼,懊悔,自尊等多種阻礙你在市場中獲利的情緒,在10元賣出,在12元買回來,這是很多人心理上都很能接受的,但如果不這樣,可能會錯過一大段趨勢行情。

  綜合來看,被洗盤出場往往不可避免。但如何處理止盈止損是應對的關鍵,證明是處在逆市的頭寸要盡快平倉,而被洗盤出場後價格恢復原有趨勢,就應該重新進場。

  第五 追漲殺跌

  趨勢交易並不在乎追漲殺跌,因為趨勢行情中高點還有更高點,低點還有更低點。順應趨勢的倉位,只要有耐心等待趨勢的發展,總是可以獲利。但如果不講究買賣時機,在短期的頭部或者底進場,隨後價格回撤,倉位被套;不但影響情緒,使心態失衡;更是對持倉的信心是個沉重的打擊。短期頭部和底部一般是由群眾大眾的集體跟風買進賣出造成的。一般成交量突兀放量時,代表群眾盲目跟風盤入場,此時往往是處於一些短線炒做資金獲利平倉的風口浪尖,隨後群眾的買盤或者賣盤耗盡,價格自然回撤。良好的買點或者賣點應該建立在上漲趨勢中的急跌回調低點[做多],下跌趨勢中的反彈高點[放空],並注意一波趨勢行情的50%回撤。也有很多趨勢在強勢時往往是以橫盤的方式整理,當橫盤整理到重要平均線位置時,遇到平均線的支撐或者阻力時也是很好的建倉點。另外在超買超賣值極端時,如距離均線過遠時也不要入場,一般會有一個向均線回撤靠近的整理過程。

  趨勢交易的五種虧損原因和應對策略是我近兩年實踐趨勢交易策略的總結,是針對趨勢跟蹤方法或者系統而提出的。在我的實踐操盤中,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虧損,從每日操盤日記中歸納下來,不外乎是這五種。如果再簡化分析,那麼幾乎所有的虧損都和兩點有關,就是“看不清趨勢,拿不住倉位”。我個人認為解決這兩點是交易成功的正確方向。我建議交易者應該把虧損的交易記錄下來,分析到底那裡出了問題,把虧損歸類,從而知道“會在那裡死,然後永遠也不去那個地方”。

六問略解

寫下這個題目之前,我猶豫了很長時間,今天還有個備選主題,叫《交易者與預測者》,就理念而言,《交易者與預測者》這個主題更重要;就實戰而言,現在的主題要好一些。考慮到大盤的形勢,還是先寫現在的題目吧。

  以前提到過買股票列交易計划要列五個問題:買不買、預期持有的時間、預期的空間、倉位、應變。其實應該還有一個:買什麼。當時列五個問題是在已經決定買入某支股票的前提下列交易計划。其實交易計划本身應該包括買什麼的問題。這樣加上“買什麼”的問題就是六問。這六個問題,每個都能寫一本甚至好幾本書,所以一篇文章寫下來,頂多算個略解。另外,這六個問題其實互相關聯,例如說要買什麼,本身就要考慮比較一下幾只股在時間空間上的優劣,就牽涉到時間和空間兩個問題;另外風險收益比和倉位也有關聯,同樣要考慮應變和預期的問題。這六個問題,算是個人的一點心得,在鼎砥圖書館每週一書里都能找到答案,算個對初學者的線索吧。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市場上的多數人,買股票是沒有詳細計划的,最多腦子裡一閃念就決定了,也會考慮倉位、買什麼、買不買之類的問題,但隨機性很強,一天之內能改八回主意。比如股票按分時買入了,跌了一點,覺得很鬧心,又跟進一點,漲了,後悔跟進的太少了,接著跟。本來只準備買半倉,由於日間波動,倉位由輕到重,持股計划由短線變長線,直到變為小股東。所以,他們是多數人。我們想一想,機構買賣股票都有詳細的報告、計划,我們憑什麼就能戰勝他們?這六問,實際是最基礎的六個問題,高手都已經不屑於自問這些問題了,但作為新股民或初學者,最好先學會走再說跑的問題。

  1、買不買——入市時機問題。

  1)先辨勢。現在面臨的是個什麼趨勢,上昇中?下跌中?可上可下的位置?辨不清的位置?是大周期下跌中的小周期反彈?還是大周期反轉?處於歷史高位?低位?山腰?這些問題足以研究很多書才能弄明白。最簡單的,就是跟隨,比如下跌中起碼的N字形沒走完,就得等。等的時候注意點別是個三角形就行了。其實就算是三角形,裡面也嵌套著N字形。如果弄不明白當前是個什麼趨勢,就等弄明白了再說。有人會說,等弄明白了就晚了,那就研究先知先覺的技術。

  2)定策略。策略建立在辨勢的基礎上。大周期底部——持有;大周期頂部——清倉;辨不清——超級短線或者觀望。策略問題與選股、持有時間、倉位都有關聯,此前有過論述。

  2、買什麼——選股問題。

  辨勢、定策略之後才牽涉到選股問題。選股大致分兩種思路:板塊選股(包含題材、概念)和條件海選。

  1)板塊。板塊選股一般都是做波段趨勢時候用的。這個板塊是廣義的,細分起來,按權重分,可分為二八;按行業、地域分,種類繁多;按概念分、按題材分,也各有分法。其中我比較常用的是板塊輪動。按以前,大底是題材、超跌、中小板先動,然後是大權重。當周線划分的第七波到達,權重是重頭戲。

  2)條件海選。條件海選一般用於超級短線。趨勢不是任何時候都能辨認清楚的,更何況還有個辨認錯誤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做一把超級短線。網上有海量的條件選股公式,測一測成功率,再看看都是在大勢的哪個階段容易成功,自然就形成了條件選股的系統。做短線也要考慮大勢,比如在一段時間的暴跌之後,可以用超跌反彈選股法;在上昇途中的調整中,可以用二陰選股法;在震蕩橫盤中,可以用突破選股法;大盤見階段底的時候,預期有個階段反彈,那就用先於大盤見底的方法選股。最好學習一下編公式,這樣就能把自己的思路檢驗一下了。

  3、預期持有的時間——時間問題。

  這個問題牽涉到了具體的技術,自己看書吧,一時半會兒寫不明白。波浪理論對時間測算也有方法,馮雷老師的書非常實用。我只能說,這個問題必須考慮。

  4、預期的空間——空間問題。

  空間測算方法多如牛毛。需要注意的是,股票走了什麼形態,就用什麼辦法測量。比如波浪尺,只適用於波浪形走勢,一個三角形走勢用波浪尺量,非暈了不可。重要的是,你必須有一個把握最大的測量方法,這個方法必須能讓你臨盤交易時下定決心!最忌諱此方法量完,覺得另一個方法量的空間更大,於是猶豫不決。錯誤,就在猶豫中產生。還有一點,好幾個人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看著大盤做個股放棄了好多牛股。這個問題,要分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按我的體系,按計划交易了,就是正確的交易;沒按計划交易,就是錯誤的交易,跟賠賺無關!

  5、買入的倉位——倉位問題。

  在倉位處理問題上,《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是本很不錯的書。一般用風險收益比確定倉位。比如一支10元股票,通過空間測量的方法預期的收益是16元,但該股一旦跌破某個位置,原來的空間測量方法就失效了,那個有可能被跌破的位置即防守位比如是9元,那麼風險為1元,收益為6元(最好換算成百分比,這裡圖省事),倉位就可以定出來了。問題是,你的風險預期、收益預期到底對不對?這完全看技術水平,絕不能抱有僥幸心理把風險和收益按主觀判斷來確定,那叫幻想,不叫預期。

  6、應變——止盈止損問題。

  股市不是咱們家開的,即便是主力資金(我喜歡稱為主力資金而不是主力,主力帶有坐莊的意思,退一步說,即便有莊,它也不是神)本身,也會修改計划,所以必須對走勢保持警惕。我的習慣是,即便預測它百分之九十九要漲,也存了百分之一的小心。在交易計划中,必須對各種可能的變化了然於胸,並且制定相應的應變規則。決不可僥幸,跌了期望反彈再賣、漲了期望更漲。最早我看了一本書,說如果股票跌了,要等反彈再賣,這個觀念讓我在08年吃虧不小:一支股,從10元當天跌到9.3元,不捨得賣,等著反彈,然後第二天又跌到8.8元,還等反彈,最後等到反彈了,是從6元反彈到7.9元,你說是什麼時候賣好?触發應變規則了,就趕緊賣!

  這六問,充其量只能提供個思路,具體技術還得自己解決。做計划的時候,先把這六個問題問一遍、答一遍,這就邁出了第一步,久而久之,就不用寫下來了,就變成了條件反射。最後再羅嗦一句,這六問,是在已經有了交易理念和交易風格的基礎上設立的,比如你已經決定了自己的交易風格是中線、短線還是趨勢波段;是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是喜歡強勢股的還是喜歡做安全弱勢股的(所謂安全,其實賺錢最安全,這里說到的“安全”,與個人性格有關),在這個前提下才有了交易計划。

交易系統與戴明循環

經常看見某某推荐黑馬,某某有什麼消息,其實,對我們小散來說這些是捨本逐末的辦法,對自己的交易沒什麼幫助,最根本的還是自己建一套適合自己的操作系統,沒有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是不能長期有效的戰勝市場的,建立自己交易系統的方法,我建議大家參考一下有“統計質量控制之父”之稱的著名的統計學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和日本的戴明博士共同創立的PDCA循環或稱戴明循環。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興趣的可以查看有關資料.

  戴明循環的4個步驟

  1、P(Plan)--計划,確定方針和目標,確定活動計划;

  2、D(Do)--執行,實地去做,實現計划中的內容;

  3、C/S(Check/Study)--檢查,總結執行計划的結果,注意效果,找出問題;

  4、A(Action)--行動,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並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以免重現,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

  戴明循環有如下三個特點:

  1、大環帶小環。如果把整個企業的工作作為一個大的戴明循環,那麼各個部門、小組還有各自小的戴明循環,就像一個行星輪系一樣,大環帶動小環,一級帶一級,有機地構成一個運轉的體系。

  2、階梯式上昇。戴明循環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環,每循環一次,就解決一部分問題,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進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環,又有了新的目標和內容,更上一層樓。

  3、科學管理方法的綜合應用。戴明循環應用以QC七種工具為主的統計處理方法以及工業工程(IE)中工作研究的方法,作為進行工作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工具。戴明循環的四個階段又可細分為八個步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交易
    全站熱搜

    tony168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