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新鮮人月存8000元25年也能坐擁千萬

接著,他馬上試算:如果一名22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就算薪水只有2萬2,000元,只要每個月存8,000元,投資年化報酬率10%的工具,經過25年複利滾存,47歲時就能存到1,000萬元,之後就算不工作,也都能像他一樣,靠複利「年領百萬元」。

▲只要報酬率達10%,8000元也能變出千萬


如今的怪老子,老婆想買新衣服,二話不說,掏錢就買。就像他在書上說的:「只要學會用錢賺錢,就會愈老愈有錢。這種人生,豈不快樂?」


小檔案_蕭世斌(怪老子) [ 隱藏 ]
出生:1956年
學歷:台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經歷:法商阿爾卡特、友訊科技、昱源科技
現職:Yahoo!奇摩理財專欄作家、怪老子理財網站站長;士林、萬華社區大學與淡江大學成人教育部講師;長邑光電顧問


小錢買股的智慧
撰文者:朱紀中

分享: 推至Facebook 推至噗浪 轉寄本文 我要回應(0)
連續兩個月全球鬧股災,你睡的好嗎?台股期貨市場有個連賺7年的大戶,這次一天把過去幾年從期貨市場賺到的錢全部賠光,還倒欠期貨商逾2億元,讓大家再次見識到金融市場的凶險本質。小散戶難道不能從股市穩定賺錢,又不被大波動行情打到賠錢嗎?

這讓我想起,民國79年,我剛開始當記者時認識的一位歐巴桑。那一年台股狂奔上萬點,每天早上我會去火車站前的大信證券(現改為吉祥證券)看盤、打電話、問新聞,同一間貴賓室裡有一位阿嬤級的中實戶,對上市公司如數家珍,偶爾還會告訴我一些主力作手的動態,和她一起看盤近兩年,我發現不管股市如何大漲、大跌,她的心情完全不受影響,問她為什麼?她說:「做好資金控管,只拿一點小錢玩股票,哪有要緊!」

用同樣的想法操作股票,主筆陳淑泰在高雄岡山發現80歲的歐伯伯,1檔股票通常只買1~2張,但每天進出20~30檔股票,手上持有的股票隨時都有上百張,而且奉行不在盤中「追價」買股的紀律,如果用「限價」掛單買的股票沒買到,就盤後用打折價去買零股。他每一筆投入股市的資金很小,但卻因用小錢不斷去滾動,竟然把當年拿到股市投資的100萬,滾成了1,500萬!這樣的操作智慧與方法,都在本期的封面故事裡。

另外,跟大家報告,口木醫生的專欄已暫告一段落,接下來,由精算達人「怪老子」與大家分享他的賺錢智慧。

平凡上班族用1/3薪水買股 季季賺30%
撰文者:劉 萍

分享: 推至Facebook 推至噗浪 轉寄本文 我要回應(1) 如果你覺得30歲前存第1個100萬好難、10年內存1,000萬更難!那麼請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攝影者.翁挺耀)
故事主人翁叫陳族元,小康家庭出身,沒有富爸爸。23歲進職場,從月薪3萬元的小查帳員做起,接下來6年,按自己的規畫,先到券商工作、再跳槽到上櫃公司幹財務主管,32歲那一年,靠自己累積了超過千萬元的資產,去年中,因為獲利穩定成長,決定提前退休。

小檔案_陳族元 [ 隱藏 ]
◎出生:1975年
◎學歷:政治大學會計系
◎經歷:查帳員、券商承銷及上櫃企業財務主管共1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工作8年當上財務主管

每個人都想要有錢,但常常只是想,沒有目標、方法,更別談行動。習慣做計畫、自律極佳的他,一有想法,就會訂目標、擬策略、確實執行、再反省及回饋,這4步驟是他能在33歲就靠投資圓夢退休的關鍵。

小學6年級,他已經訂下人生目標。因為有親戚在做代客記帳,收入不錯又穩定,他覺得自己未來也應該做這一行。同時,看到有親友迷上股票投資卻常賠錢,他開始好奇每天看報紙、聽廣播,研究股票。

有了人生的方向,他開始思考達成目標的方式、自己該加強的能力、如何有效分配資源。

念國、高中時,他集中心力念好數學及社會組科目,大學聯考就只填會計、財經兩大科系,在會計系念到大三就參加校園徵才,談好會計師事務所查帳員的工作,進入職場更對每份工作都會設定學習目標。

別看他從查帳員做到上櫃公司主管只花8年時間,他都是要求自己早上7點到辦公室,常常拚到半夜1點多才下班,把一天當兩天用,手上負責的案子是同業的1、2倍

投資只用專用款

工作雖然累,但查帳員讓他精通財務知識、進承銷商工作則讓他了解產業脈動、企業成功的know-how,還因認真解決企業高層對股票掛牌的疑問,建立不少企業人脈;到了上櫃公司,因擔任財務主管,與投資機構研究員互動多,成為他日後投資上的最佳諮詢對象。

「如果我沒有好好工作,就不可能做好投資。」他說。

大眾證券自營部副總經理張智超表示,投資股票,其實就是投資企業。因此認真工作對投資一定有幫助。但投資不能光靠知識,還要控制風險,以免影響家庭財務安全。

因為學財務,陳族元會把自己的工作所得分成3份,1份做日常家用,1份投入保險、房地產等理財帳戶,剩下1/3的薪水與年終獎金才是投資專用的資金。「投資只能用專用資金,絕不動到另外兩筆錢。但有購屋等理財需要,可以挪用投資的獲利。」

用工作和理財為家庭資產設下保護網,使他能「無後顧之憂」的大膽投資,投資得好是財富成長加速器,失敗也不會損及家庭生活。

第1次投資,是上班第1年,用20多萬元資金投入股市,接下來的10年中,他曾大敗過3回,損失資金逾600萬元,但因為工作穩、理財得宜,他都能在股市重新站起。

3次慘賠學到的3堂課

而3次虧損,也讓他歸納出投資的3堂課:

第1課〉從基本面嚴格選股

「現在資訊太多了,如果不從財務和基本面做判斷,投資很容易出錯。」他說,所以十幾年來,他都勤做功課才選股。

選股方式有3個步驟:

1.先把股市總覽從頭到尾反覆看4、5遍。
2.從毛利率、營業額、EPS等數據列出表現最優的檔。
3.再從中挑出股本小、本益比低的個股。

選好股後,投資屬性積極的他,操作也較為大膽,他會融資壓到滿,股價漲3成就全賣,所得資金再做融資,重新買進。

例如,他在1998年選定光碟片大廠錸德、晶片組的矽統,投入20多萬元,個股融資6成,等於買進約40萬元的股票;漲3成賣出,本利和約40多萬元再投入,加融資可買60多萬元的股票。如此來回操作3次,讓他在2年內賺到2百多萬元,本金翻了10倍。

第2課〉不迷戀本益比

但在年和2001年,他卻2度賠了大錢。當時,他買進景氣循環股華邦電、轉機股憶聲和訊碟,因為融資操作,同樣讓他投入2、30萬元資金,在1年內快速長大到2百多萬元,但一次碰到科技股泡沫,另一次是投資的訊碟公司變地雷、股價大跌而幾乎全賠光。

他剛開始很氣、很扼腕,不斷問自己如果多做什麼事,就不會犯這樣的錯?經檢討後發現,他的選股和操作有問題:

選股:雖然已用基本面篩選,但過度迷戀本益比低和市場在夯的股票。

操作:
1.忽略法人對大盤影響加深,應加強對法人買賣股票的追蹤。
2.進出場的判斷能力不足,於是猛K《股票操作大全》等十幾本技術分析的書。

雖然賠的是從股市賺來的錢,但他常警愓自己:No More Lucky(好運不會常常有)。


第3課〉停損要當機立斷

2003年,趁著SARS期間股市重挫,他拔劍再戰,投資帳戶從10多萬元,在2004年初重新賺進200多萬元。可是,319槍擊案件、美股大跌,使台股重挫,個股腰斬,差點斷頭,所幸3個月後急漲回來。這一次雖然有驚無險,錢沒賠掉,但他又多學到一堂課,在選股和操作做調整後,還要重視風險控管。

選股加重成長性:仍維持每季看熟股市總覽並篩選出營運與獲利佳的企業,並估算出該企業未來一年的EPS,每月追蹤獲利的達成率。股價若合理,再輔以技術線圖的訊號才進場。

操作更謹慎:要尊重市場,只要系統性風險一發生,就不再戀棧,全部殺出;加入期貨指數做為判斷走勢指標,也做小部位的避險;以轉折點決定多空。

風險控管:
1.停損的設定:融資操作的虧損,是現股投資的1倍以上,故停損要設的更小,而且要當機立斷,以免損失擴大。做法是:每天晚上先列出市場指標股,隔天若整體持股虧損達1%~2%,就減碼降低持股比重;若指標股持續下跌,就迅速再減。

2.資金的配置:單一持股資金達6成,風險太大,要降到1成,即使看好加碼也不超過3成。

經過這次的修正,使他投資績效大增,2006年才歲的他,投資帳戶就逾1,800萬元。

由於資金部位變大,投資時,他以風險控管為要,設立的季報酬率從之前的50%在去年降至20%,同時還降低融資比率,甚至就只投資現股,讓風險再降1級。


雖然現在已不用上班,他每天還是三更半夜才睡,早上看盤,下午勤寫投資日誌、蒐看投資機構的研究報告,晚上就做隔天的操作策略。生活還是忙,「但投資帶來獲利與操作上的成就感,又能多陪家人、做運動,1年兩次家庭旅遊,很快樂也很滿足了。」

也難怪,接下來他設定的目標,既沒有時間表,也不用具體數字的金額了。

投資存摺-陳族元在股市中反敗為勝的歷程

投資存摺-陳族元在股市中反敗為勝的歷程

【投資是…】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對投資的定義是:投資就是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以及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

南台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朱岳中認為,工作收入是財富的本錢,理財是依人生目標讓本錢穩健的長大,而投資要當做額外獎金,績效好就領得多,最差就是沒領到錢,但不至於影響生活。

每月7千元 照樣存到千萬
撰文者:陳若雲

分享: 推至Facebook 推至噗浪 轉寄本文 我要回應(18)
存1,000萬元難不難?很多人乍聽之下,會說好難!不過,按一下計算機,你只要每個月投資7,000元、每年報酬率達到8%、連續30年就可以輕鬆達到存千萬元的目標。如果嫌時間太長,把它減10年、用20年去投資,那麼每月投資2萬元,同樣只要8%報酬率,就可以存千萬。

第1套》負報酬一律加碼 獲利25%全部賣出

接下來,你或許會問:那麼每年獲利8%難不難?今年3月,《Smart智富》月刊舉辦「我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經驗」徵文比賽,共有205位投資人分享他們自己投資基金獲利的方法,有人兩年讓基金獲利翻倍,有人可以連續8年、10統統獲利,從未賠錢。

本刊編輯部從中精選出3位優勝者,他們都有一套年獲利超過8%的好方法,接下來就介紹他們是怎麼做的?

在大學擔任行政職員的劉俊德,長期用定期定額投資基金,搭配1.見到負報酬一定紀律加碼扣款;2.獲利累積達25%就找賣點,停利賣出所有部位。

10年下來,因為一路堅持這些原則,他告訴本刊記者,他從未賠錢,平均年化報酬率接近9%。因為獲利穩定,扣款金額更從一開始的每月5,000元,拉高到現在的3萬5,000元。

同時,為了省去挑選基金的麻煩,從去年起,他還鎖定指數股票型基金(ETF)投資,把定期定額操作台股基金的方法,套用到台股ETF上,結果,短短1個多月,就達到獲利24.56%的停利點,現在正在等待第2次停利點的到來。他打算,未來就用這套簡單的方法努力存自己的退休金。

第2套》賺30%分批停利 降低風險及壓力

另一位獲選的優勝者張如妮,則是擅用分批利停方式,鎖住每一個賺30%的勝利戰果,投資時間逾8年,手上最多投資10檔基金,和劉俊德一樣,即使歷經金融海嘯衝擊,照樣保持全勝戰績。

張如妮也是定期定額投資的擁護者,不同的是,她獨創一套「每獲利30%、就賣出30%部位」的分批停利原則。舉例,如果每月投資5,000元購買基金,投資12期後(本金達6萬元),如果市值達8萬元,即獲利逾30%,此時就先賣出總獲利2萬元的30%(約為6,000元),先落袋為安。

接著,繼續扣款,等下一個獲利30%的停利點到來,就同樣再操作一次。如此循環操作,不但可以穩定獲利,而且還有以下幾個好處:

1.降低風險:獲利30%表示市場行情已達相對高點,賣出3成部位,等於順勢減碼降低行情回檔時的風險;2.沒有心理壓力:贖回獲利循環回饋獎勵犒賞自己,投資紀律自然能夠堅持,用此法還可以讓自己手上隨時保有一定比率的現金,並且可以持續加碼,沒有停扣危機。

第3套》輪流轉換操作 歐元美元計價基金

不只投資股票型基金好賺,另一位贏家許翔九,靠1檔富達歐洲高收益債基金,就能交出8年多、大賺105%的漂亮成績單。

他因為想投資歐元,開始投資共同基金,資產配置最多時,持有9檔股、債或平衡型基金,他的操作手法有3大眉角:

1.同一檔基金若歐元計價者獲利後,就轉為美元計價,可以賺匯差;2.股票型基金獲利後先轉進有配息的債券型基金,等待下一次出手機會;3.定期定額投資,若基金配息一定再滾入投資。

2008年金融風暴衝擊,許翔九將逾9成資金都轉換成債券型基金,不但成功避開風暴,而且在資本利得和配息收入外,還賺足匯兌收益。他強調,他的投資資金絕對專款專用,而且現金部位一定隨時保持在10%~15%以上,以備逢低加碼。同時他還會預留3到5年定期定額的扣款金,以及1至3年定期定額的加碼金,避免定期定額不停扣的紀律被資金缺口破壞。

近8成基金族採定期定額投資

統計分析參加此次《Smart智富》月刊舉辦「我最成功的基金投資經驗」徵文比賽其他投資人的投資方式,還有以下3項特色:

特色1》僅17%採用單筆操作

僅17%採用單筆操作

根據參賽投資人的描述,有65%是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另外還有12%的人會在定期定額投資之外,見到市場行情跌到相對低檔時,會不定期的單筆加碼,用此方式攤平單位成本,提高行情反彈時的勝率。兩者相加,共有77%的人是用定期定額方式投資。至於單筆加碼時機,大部分投資人是遇行情下跌30%,就不定額加碼30%至50%部位。

特色2》78%採用「停利不停損」


78%採用「停利不停損」

定期定額投資基金要想拉高獲利,「停利不停損」的原則必須堅持。事實證明,此次參賽者有高達78%採用此操作原則,只有6%的參賽者執行停損、卻不停利操作。至於在94%有停利操作的人中,停利點多設在25%∼35%之間,而投資年限3年以下的投資人,停利點多設在10%∼20%之間。此外,大部分投資人是到達停利點就將資金全數贖回,但每月仍持續定期定額投資,不停止扣款。

僅36%抱單檔基金逾3年

僅36%抱單檔基金逾3年

至於對基金的挑選,有77%參賽者分享他們投資境外基金的故事,分享境內基金的比率只有23%。至於投資期間,投資單一基金在3年以下的占了大多數,比率達64%,而只有36%的參賽者表示,可以1檔基金長抱3年以上。

調查對象:《Smart智富》月刊網路徵文比賽的基金投資人 
調查時間:2010.03.21∼03.26
總回收樣本數:205份  
統計分析有效樣本數:196份

延伸閱讀:6原則挑選債券基金

A. 先挑基金公司
1. 一定要有歐元、美元計價基金可供選擇
2. 投資標的夠分散
3. 信用評等佳
4. 成立時間夠久

B. 再篩選基金
5. 基金規模夠大
6. 資產配置均衡

 靠存股 拼年領百萬股息


▲科技業研究工程師 喬飛(攝影者.裴永宅)
買一檔龍頭股,做10年想賺價差,竟然小賠,再做10年,能反虧為盈嗎?答案是可以,如果你改用「存股+股利再投入」,就會賺到大錢!

一位工程師,就放棄做10年都賺不到錢的價差操作法,5年前改用「存股+股利再投入」的存股法,不但績效由負轉正,到今年手上累積的存股部位市值已達430萬元,還能年領超過25萬元現金股利。他預估再存4年,就能年領百萬元現金股利,達成財務自由的目標!

部落格「喬飛的生活日誌」的主人喬飛,就是這位工程師,今年36歲的他,目前派駐在大陸,但他把錢都存在台股。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一定打開電腦,一邊看著自己寫、具有自動化程式的「養老股檔案」,是否又出現可以買進長存的股價,一邊則研究如何讓存股計畫更完善。

股市沉浮10年一場空
無心存股發現致富祕訣

很難想像,投資股票十幾年的喬飛,在2005年以前,其實沒賺過什麼錢,「因為想馬上獲利,就做價差,結果都低買高賣,賠錢居多!」在越洋電話中他如此告訴我。

當時,喬飛做價差的股票有兩種,一種是從投資節目和親朋好友那兒聽來的明牌,大都是些奇怪的股票;另外一種則是自己挑的產業龍頭股,像中鋼、中華電等。結果,奇怪的股票讓他賠錢出場,產業龍頭股好一點,沒賺沒賠,只是拉長時間看,投資10年,等於白忙一場。

直到2004年時,同樣在科技公司工作的女友,分紅配得2張台達電(2308)股票,為紀念第1次領到員工分紅配股,他們決定不賣,一直擺著;到了隔年,竟領到4,820元現金股利,加上96股的配股。

喬飛馬上算了一下,把原本配股領到的2張台達電,按領取當年年底股價56元算,市值是11萬2,000元,到隔年年底,因股價上漲加上配得股利,市值變成了14萬1,000多元,報酬率竟達25.9%,遠遠打敗他之前的操作績效,這個無心插柳的存股結果,讓他展開了3階段的存股行動。

第1階段》
只抱股,股利沒再投入

因為只有一年的成績,喬飛還不太放心,所以他先分成2個帳戶操作:一個繼續以鴻海等電子龍頭股做價差,另一個改成存股。

才存3年,就碰上金融海嘯,當時做價差的帳戶,帳面虧損6成。但存股帳戶裡的台達電,雖然股價在2008年從年初最高的110元,跌到年底最慘只有56.6元,跌幅達到48.55%,但在配股配息的加持之下,當年度還是配得了1萬2,000元股利。抱股4年下來,含配股配息所累積的報酬率,仍有48.1%。

「如果把現金股利再投入買股,績效一定更可觀。」喬飛當時回頭計算績效得到這個結論:存股,即使遇到股災,都能創造正報酬率,還帶來現金流,讓他更相信存好股,長期會致富。

雖然另一個帳戶虧損6成,但還好都是可以長抱的績優龍頭股,不怕公司會倒,因此不但沒有賣,反而趁大跌進場加碼,長期下來一定可以賺更多。

只是那時候,喬飛卻犯了一個錯誤,「從8,000點跌到6,000點就一下加碼50萬元,結果大盤跌到5,000點時,已沒有資金可投入,成本無法再攤低。」他回憶。

第2階段》
積極省錢、調整持股

為了要快速累積存股資金,喬飛透過自己寫的記帳程式,節省開銷,並降低生活支出,和女友兩個人從2009年開始,竟能每年存下200萬元。

▲靠存股組合滾大財富


另外,賺價差的帳戶裡「被套牢」的鴻海等股票,隨著景氣復甦,開始回本,甚至小漲1成,但在科技業工作的喬飛,見證到產業競爭和變化大,獲利成長到了極限,不適合用來存股長抱,便先轉換現金,準備買進新的存股標的。


在重新規畫後,他很快的調整出以下存股方法:

1.做好資金分配

喬飛和女友的年薪都超過百萬元,一起存錢速度快,加上股利要再投入,資金累積更快。但他並不急著把資金全部投入,而是先存到2年生活費約100萬元,當作緊急預備金,接下來存的錢才用來投資。

2.嚴格選股

①大型股,且公司市占率高或技術領先,正派經營。

②過去10年配股配息穩定。

在原本持股中,若符合這2個條件的,就留下來繼續存。

3.挑買進時點

喬飛自創「還原殖利率」指標,當公司在上半年公布去年度股利,他以此計算還原殖利率,只要超過6%~7%,就在當年配息前找買點買進。

▲算出還原殖利率,配息前找買點


公式:還原殖利率=[股利÷(1-扣抵稅率)] ÷股價

另外,由於喬飛電腦中的養老股檔案,會定期自動更新所有持股的股價、營收等數據,若營收有成長,股利應該也會提高,買進價就會上調,看到更新的最新股價到達設定的合理價位時,他就出手。

4.抱股策略

①當股價上漲,還原殖利率跌到6%以下,暫時不買。

②若股價下跌,「如果公司營運沒問題,但股價跌很多,代表還原殖利率提高,應該更要加碼!但可用資金絕不一次投入,也不買滿。」喬飛說,這是他從金融海嘯學到的教訓。

而他加碼的原則是,比合理買進價低15%,就先買2~3成;再跌15%,就再加碼2~3成;如果股價跌了40%,應該就是遇到系統性風險或崩盤了。

喬飛這階段的存股計畫,很快就見到績效,到今年,執行不過2年的時間,原本持有的台達電、中鋼、中華電等存股組合,張數已快速累積超過70張,每年現金股利可領到25萬元之多。

理財部落客「怪老子」蕭世斌認為,喬飛成功的關鍵,在於他保留了部分現金,耐心等待合理的買進價位。「買進成本愈低,對股價波動風險的免疫力愈高,就會成為你長期存股的定心丸。」怪老子說。

擅長挑選成長股的基金達人何文賢也認為,喬飛對於投資股票的觀念非常清楚,選股和買進價的設計也很縝密,尤其會每月更新數據,等於是在用滾動的獲利(Rolling EPS)和營收,來推估未來殖利率與合理價,較不容易買錯,而這樣認真做存股投資,長期成功的機率會很高。

不過為讓存股風險更降低,除了喬飛已採取的「跌破買進價會加碼」、「漲過合理價會停買」操作策略之外,何文賢對喬飛有以下2個建議:

1.留意合理價計算基礎偏高

目前喬飛的方式,較適合用來評價獲利穩定或成長型的公司,但景氣循環波動較大的公司,例如四維航,在景氣好時,獲利可以衝高到11元,不景氣時就只有賺3元,所以若用該公司獲利11元時配的股利來算殖利率,恐怕合理價會偏高。

因此,何文賢建議,要用2個循環(大約10年)的獲利平均,甚或是獲利較低時的股利水準,來設定合理價,持有風險會大為降低。

2.本益比過高宜思考換股

如果個股的股價漲到太離譜,可考慮先獲利了結,把資金轉到殖利率更好的標的上。例如喬飛所持有的中碳(1723),本益比已超過18倍,要去思考,接下來3、4年每年獲利是否能持續高度成長,如果沒有把握,就先出場為宜。

第3階段》
集中財力,加碼存股

6年前,喬飛的股票資產是零,現在手上存的股票市值超過400萬元,並且連續2年都賺到7%的現金股利,「以每年再投入200萬元,以及把賺到的7%股利再投入;在2015年時,我的股票資產可累積1,500萬元,一年可領到100萬元的股利。」喬飛用他養老股檔案中的現金流試算後,得意的告訴我。

喬飛在存股及股利再投入的操作得到成效後,今年除了薪水和股利的再投入之外,他認賠贖回投資的基金,先停泊到銀行定存,等待可再加碼存股的時機。

不過,在他集中財力,準備加速存股時,大盤已逼近9,000點,這樣會不會擔心?「還是有些股票,可以找到合理買點。存股要持續做,我不可能等大盤崩盤了,才開始一次買入。」喬飛說。

同時他認為,股票是可以抗通膨的。目前台股指數的10年均線在6,000多點,隨著通膨,股價10年線會愈來愈高,「現在的8,900點,到10年後,可能只是10年均線了。」

受惠存股+股利再投入的好處後,喬飛最近在想,在他退休後,靠每年領的現金股利就足夠生活,不用動到股本,「若是我走了,沒有小孩,就捐給做公益的基金會,或送給偏遠學校的棒球隊,他們還能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喬飛的存股資歷


小檔案_喬飛 [ 隱藏 ]
36歲,科技業研究工程師
存股資歷:5年
存股組合:中華電25%、中鋼25%、統一實15%、四維航11%、正新11%、中碳11%、大台北瓦斯+台達電2%

 

化零為整術 積小錢變大錢
撰文者:陳淑泰

分享: 推至Facebook 推至噗浪 轉寄本文 我要回應(0) 
▲3訣竅化零為整 積小錢變大錢(插畫者.蔡嘉驊)
參加除權,一旦配到的是百位數、十位數甚至個位數的零股,你會怎麼處理呢?放著不管它,每年繼續配股或配息;還是在股市交易盤後隨便掛個價,只求能賣掉就好?

和大部分散戶的處理方式不同,歐伯伯會先從市場買回別人賤價拋出的零股,補成整張之後再賣出,因為「零股,買比賣容易!」他分析,零股數量雖然少,但學問大,而且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抓到竅門,積少成多,一樣能幫你滾出大錢。歐伯伯口中零股買賣的訣竅有哪些?

訣竅1》股子絕不單獨賣 湊成整張再賣出

歐伯伯回憶,他曾經掛單賣出除權配得的股子共100股,結果只成交2股,而「手續費就要20元,等於全部送給券商」。有了這次的經驗,他發現,「買進零股,比賣出零股容易」,善用這個規則就有賺錢機會。

因為上市、櫃公司每年都會配發大量股票股利,也就是投資人稱的「股子」,使得零股供應量多,但會從市場上買零股的人相對較少。過去,在零股還未公開撮合交易的年代,市場投資人習慣用打9折的價錢賣出零股,讓收購者賺點「跑腿費」。現在,雖然有盤後零股交易時段,但多數人還是習慣掛低價賣出,只求出清就好,這使得零股最後撮合出的價格,通常略低於當天收盤價。


Tips_零股交易5個小知識 [ 隱藏 ]
要買賣零股,你必須知道5個小知識:
①交易時段:當日盤後13:40~14:30。
② 可委託掛單時間:零股交易時段結束前,即每天14:30分前。
③委託方式:以股為交易單位,可定價或市價掛單。
④ 成交價格:當日14:30後以集合競價方式一次撮合成交,範圍在前一日收盤價漲跌幅7%內。
⑤ 成交順序:依價格優先原則,同價位之申報,依電腦隨機排列方式決定優先順序。

Tips_收盤後掛外盤價買進 [ 隱藏 ]
由於零股的撮合是採集合競價,所以歐伯伯建議,若要買進,可等到收盤後,以個股收盤的「外盤價」去買零股,如此買到的機率甚高。雖然盤中任何時段都可以掛單委託買進零股,但歐伯伯提醒,有些小型股的零股交易非常清淡,如果在盤中就委託營業員幫忙買進,會出現價錢設太高,買到比收盤價還貴的情況,一定要避免。

了解這個背景後,每年參與除權息股超過200檔的歐伯伯,決定反向操作,假設手上配得420股的股子,他會到市場撿大家丟出的便宜貨,折價買進580股,補成一整張後,再於正常交易時段賣出。「雖然每筆差額看來是小錢,長期累積也成大錢。」他認真的說。

訣竅2》盤中買不到的好股 盤後掛單買零股

歐伯伯用基本面選出好股票,經常出現還沒買進,就突然起漲。因為不願用市價(即漲停價)追買股票,因此,他會等到收盤後,掛單買進500股。「你不要小看這半張、半張買,一樣可以參與上漲呀!而且我買零股的價格通常比收盤價低,比多數人買得都便宜。」他說。

用這方法,歐伯伯常常連續2天各買進500股,湊成一整張後的成本,比直接買一張還便宜。

訣竅3》想賣零股 盤中可以先融券放空

大家習慣在零股交易時段才賣出零股,歐伯伯卻有盤中賣出零股的招數——先融券放空一張,這是他極少會用到信用交易的情況,等收盤後再補進零股差額。

歐伯伯解釋,如果一檔股票開高,而你當時推測尾盤股價可能收低,就可以用這一招處理。

比如說,你手上有一檔股票500股,你看個股漲不動了,就先融券放空一張,把你賣出的價格鎖定,這樣操作彈性就變大,你可以選擇在收盤前就回補融券、先賺到價差,或是等到收盤後,再買500股零股回來湊成一張做「現券償還」。如此操作雖然手續費可能較高,但絕對比盤後折價賣出零股要划算。

名詞解釋_現券償還 [ 隱藏 ]
指融券放空者直接以股票還給證券商,證券商會將客戶融券時付出的擔保品及保證金還給客戶。

【延伸閱讀】買零股單筆逾1萬4035元 手續費才不吃虧!

幾乎所有券商都設下單筆手續費最低20元門檻,包括零股交易也一樣。因此,市場很多「老師」教股市新手,從買零股開始慢慢存股票,一次買個10、20股都沒關係,但歐伯伯卻認為這個方法不對,因為這樣交易費用占比太高,長期下來成本墊高,獲利就變少。

比如你買進台積電50股,以9月16日收盤價71.1元計算,成交金額僅3,555元,20元手續費占交易成本就達千分之5.6,是一般交易手續費千分之1.425的4倍。

71.1元×50股=3,555元
20元÷3,555元=5.6‰(約為1.425‰的4倍)

那麼每筆交易要多少錢才划算呢?我們用20元去除以千分之1.425,得出1萬4,035元;再以71.1元的台積電為例,零股交易每次至少要買到198股才合算。

20元÷0.001425=1萬4,035元
1萬4,035元÷71.1元≒198股

精算成本投資 75年次身價近千萬
撰文者:潘佳凌

分享: 推至Facebook 推至噗浪 轉寄本文 我要回應(7) 
柯佩均:我們七年級這個世代,如果只靠勞力賺錢,要致富很困難,一定要靠投資,錢滾錢才能累積財富。(攝影者.高國展)

小檔案_柯佩均 [ 隱藏 ]
◎出生:一九八六年次
◎現職:台灣科技大學財金所研二學生
◎學歷:輔仁大學統計系畢業
◎經歷:補習班老師、房地產投資客


一名還沒出校門的75年次研究生,已經靠買賣房地產賺進600萬元現金,你相信嗎?

她是柯佩均,目前還在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二年級就讀,別看她年紀小,接觸投資已有7年歷史。柯家做茶葉生意,柯佩均從小耳濡目染,對金錢事務並不陌生,高中就參加投資社團,研究股票投資,社團生活給她最大的心得就是:「勞力不能致富,一定要靠投資。」

可是高中生沒資本,她只能練基本功,每天必看財經報紙、研讀相關書籍。考上大學,她開始打工賺錢,大一就打兩份工,不但兼家教、還在補習班上班,目標就是要存錢操作股票。

打工要存投資本金,卻變成月光族
練習存錢4法,半年攢下10萬

不過,剛上大學的女生,脫離醜醜的高中制服,看到同學都在買化妝品、衣服,柯佩均也不例外,拿到薪水的前3個月,每月賺進的2萬5,000元薪水,全都拿去購物,直到一天她拿著金融卡去提款,驚覺帳戶裡竟然沒有任何存款,這才意識到自己亂花錢。

「我去打工是為了存錢買股票,結果卻把錢花光光,我在幹嘛?」柯佩均問自己。當下決定克制購物欲望,重新開始存錢。她承認要存錢,光靠意志力是不夠的,必須要有方法去練習。她的方法如下:

1. 在銀行戶頭外,去郵局另開一個存款戶,但不辦金融卡,錢只進不出。
2. 原有的銀行戶,固定只留1萬5,000元零用錢,其他全部轉存郵局帳戶。
3. 提款一定找本行ATM,省跨行提款手續費,錢包現金從不放超過2,000元。
4. 想消費時,就用複利計算這筆小錢投資30年後可以拿回多少?常能忍住刷卡買東西的欲望。

透過這些方法,柯佩均開始買一件299元的地攤貨,當同學們還在看美容雜誌、買化妝品時,她看財經報紙、努力存錢、準備買股。結果,短短6個月,就存到買股的10萬元本金,開始下單。

剛開始進場,柯佩均仗著自己年輕,可以玩高風險、波動大的股票,專挑有基本面題材的小型股,一檔益航(2601)曾讓她大賺1倍。但接下來接觸比股票波動更大的權證,從股票賺到的錢卻全部賠光,從大一到大二,兩年的股市投資,最後是打平收場。

有了玩高波動商品的經驗,雖然有賺、有賠,但讓柯佩均對投資的興趣更高,她開始思考:是否應找波動幅度較小的商品投資?房地產因此變成她的選項。尤其看到電視理財節目上的藝人大談房地產經,她心想:「如果這些藝人都能賺,我一定也可以!」

可是房地產投資金額動輒上百萬元,沒有本金怎麼辦?柯佩均決定向媽媽黃秋香求援,希望由媽媽出資、她負責挑物件和買賣點,經過6個月的討論,媽媽終於同意投資她,而且是一次拿出300萬元進場。

擬定策略克服新手問題
每天至少看5間房,快速成為達人

問黃秋香為什麼願意拿錢支持女兒?她說:「投資股票,我不懂,但是房子不會變壁紙,賣不出去也可以租人,有房租收入。」加上妹妹(柯佩均的阿姨)在房仲業上班,又有朋友在做裝潢,黃秋香因此決定拿出私房錢和女兒一起操作房地產,兩人挑定從最熟悉的台北縣「下新莊」地區開始投資。

不過,沒有固定工作收入的大學生要投資房地產,不僅本金大是問題,未來如何貸款?如何找到好物件?如何為房子變身?什麼時候該賣?成串的問題等著柯佩均去解決,不過,認真的她靠以下5個方法順利克服:

方法1》改穿套裝展現成熟度

柯佩均回憶,剛開始到房仲門市找物件,因為是大學生裝扮,常常開門進去後,沒有一名業務員站起搭理。有了這經驗,她發現多數房仲會按外表衡量你買不買得起房子,如果是學生打扮去找屋,肯定沒有好物件。因此為了增加外表成熟度,她改穿套裝,讓自己看起來像社會人士。

方法2》密集看屋抓行情

柯佩均平常除了上課,還兼兩份工,只剩週末可以看房。因此,她把僅剩的週末時間全留給看房,通常兩天時間,她設定每天至少看5間房,一個週末約可看10間房,半年下來看超過100間房,透過勤看,快速累積對房子構造、格局、各類屋型的了解,也才初步培養出對市場的敏感度。

此外,她固定閱讀財經報紙與雜誌、房地產相關網站的行情整理,從中了解區域行情。不過區域平均行情落差極大,只能描繪出該區價格的大致情況,要取得更接近實際成交價格的資訊,還是必須透過房仲來了解實際成交價格區間。

方法3》從法拍屋拿低價物件

剛開始,完全沒考慮房貸問題,因為柯佩均上網看了下新莊房價,大概都在300萬元上下,因此決定一次向媽媽借300萬元,「那時想全部用現金買,不用付貸款。」結果,第一次出手,她挑中一間在新莊四維路附近的法拍屋,當地那時每坪成交行情約12~13萬元,但因此物件屋況極差,她以9萬元標到,裝修後不到半年,順利加價50萬元賣出,首戰告捷。

新手從法拍屋開始投資房地產,可以取得低成本優,不過,法拍屋難度較高,容易遇到「海蟑螂」(霸占法拍屋、妨礙點交者),新手投資要先做好功課、調查好物件狀況再出手。

方法4》專挑低總價物件

考量自有資金不多,柯佩均專挑總價400萬元以下的物件下手,因為用1~2成自備款計算,最多可同時操作2~3間房。而找低總價物件,她有以下3撇步:

1. 法拍屋通常比市場低2~3成:投資房地產前兩年,她都在法院的法拍資訊中找物件,順利標下兩間低於市價3成的房子。
2. 靠仲介專找低於行情價的物件:隨房價走高,法拍屋價格與市價差幅縮小,她開始找仲介幫忙,專找低於行情價約2成左右的房子。
3. 挑屋況差的爛房子下手:爛房子雖然買起來划算,但改裝成本會不會過高必須算清楚,因此,她會在看完屋後,請裝潢師傅先估價,確定裝潢費用、算過有獲利,才敢買進。

方法5》嚴控資金,賺20%一定跑

隨著操作頻率加快,柯佩均後來開始申辦貸款買屋,但考量房子大約會抱半年才出手,必須回推應付房貸利息所需的資金;經她估算,至少要保留1/3的本金來支付利息。同時,因為通常買進價會低於市場行情10%~20%,為求資金周轉效率,她也不貪心,只要房價漲回行情價以上,整體利潤有10%~20%,她就一定賣出。

小撇步_大學生怎麼搞定房貸? [ 隱藏 ]
剛開始投資,柯佩均是大二學生,沒有薪資轉帳戶根本很難申請房貸。因此她就將買賣的房屋登記在媽媽、兄姊等有工作收入者名下,以利房貸申請。

小富婆不愛名牌只愛投資自己
勤練英語迎接ECFA後的外資生意

透過以上5招,4年來,柯佩均和媽媽聯手買賣超過10間房子,將原本的300萬元本金滾到900萬元。與她長期配合的住商不動產業務員黃淑芬說,並不是所有投資客都能賺錢,柯佩均經驗雖淺卻能投資獲利,因為算得夠精,對進價、裝潢成本都抓得很細,才能20多歲就買房賺錢。

比起同學把打工賺來的錢都花在名牌消費品,柯佩均已是一名超級小富婆,但是她依舊維持「只有一張金融卡、錢包只放2,000元」的消費習慣,並且努力為研究所畢業後的職場生涯做準備,打算在研究所畢業前考過認證理財規畫顧問(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CFP)、多益(TOEIC)英語測驗,同時還要修完教育學程,以備不時之需。

柯佩均並不因為已擁900萬元身價而停止累積財富,準備多益英語測驗也是為了讓自己的英文會話能力更流利,因為她看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訂之後的地產商機。「外資企業不會來北縣設點,台北市才有空間!」這名女學生正準備和老外做生意、進軍台北房地產市場。因為她的目標是在40歲之前,累積到6,000萬元,至於工具則是股票和房地產。

究生柯佩均的理財練習曲

練知識:高中就摸索投資概念
17歲(2003年)參加投資社團,研究股票

練存錢:戒除亂消費的習慣
19歲(2005)接觸複利概念,開始存錢

練投資:學習各項投資工具
20歲(2006)
◎花半年時間存10萬元,投資股市,小有獲利
◎投資權證失利,獲利歸零

練買房:財富快速長大
21歲
(2007)向母親借300萬元投資,一年半買賣8間房,賺進300萬元
(2009~2010)資產逾900萬元

【延伸閱讀】如何培養仲介人脈?

柯佩均原本完全不懂房地產,可是卻能賺到600萬元,經營房仲業務員是她取得便宜物件的關鍵,以下是她培養房仲人脈的過程。

步驟1》掃街拜訪房仲
把下新莊附近幾家房仲門市全部拜訪過一次,並蒐集房仲廣告單,一個一個打電話給仲介,釋放投資意願與購屋需求,讓仲介在取得物件後能與她主動聯絡。

步驟2》過濾仲介人選
記下她購屋需求或主動聯絡的仲介可列為優先配合名單,日後有交易需求直接從名單中挑選,做為長期配合的對象。

步驟3》送禮請吃飯
用交朋友的方式搏感情,經常送名產、小禮物或請這些仲介們吃飯,加深印象,讓他們有物件第一個想要通知她。若獲利高出預期,也會額外送份大禮給負責的仲介,做為意外驚喜。

步驟4》一店只找一人
一間房仲分店只找一名配合仲介,除了購屋需求彼此都有默契外,長期配合就代表後續還有交易機會,仲介會提供更多適合物件給她。

3類格局的房子不要碰!

柯佩均投資房地產經驗雖短,卻因曾買過賠錢屋,因此告誡自己以下3種房不能碰:

1. 開窗見變電箱 有害健康
她買進的第二間房讓她賣了1年才出脫,因為是晚上去看,等簽約買進房子後,才發現窗戶外頭有個大變電箱,當時後悔已太晚,雖然1年後這間房子以小賺5萬元賣出,但資金停駐時間過長。

2. 臨路沖房子 風水大忌
另一個不算成功物件是買進路沖房子,每坪單價低於7萬元,她以年輕人的思維來判斷,心想這麼便宜,內部裝潢漂亮一定可以賣好價錢,卻忽略買方對路沖的忌諱,同樣也拖了1年才脫手,後來發現這種房子再便宜也不能買。

3. 三角形格局 難規畫
第三種再便宜也不碰的房子就是三角形格局物件,這種房子室內格局設計困難,會有太多角落空間難以使用,一般購屋人不偏好購買這類格局房子,因此屋價偏低,但即使再便宜,也不能買。

【專家評析】淡江大學產經系副教授 莊孟翰

●柯佩均的理財好習慣
1. 每天閱讀財經報紙,吸收相關資訊。
2. 克制消費,每月只花1萬5,000元。
3. 只有一張金融卡,只到本行提領,手續費也省下。
4. 開立存錢帳戶,只進不出。
5. 懂得用錢滾錢,接觸股票、權證、外幣、房地產等各項投資工具。

●柯佩均在投資中學到的優勢
1. 學習各類投資工具:接觸過股票、外匯、權證、房地產等投資工具,對各類投資工具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 房地產市場敏感度:經過4年多房市洗禮,對房地產交易已累積出經驗與資本,已掌握區域行情。

●如果你也想這麼做
1. 現宜守不宜攻:現階段房市已高,應該採守勢,必須將風險列為第一位。
2. 嚴守捷運原則:若在台北縣市投資,要跟著捷運走,物件選擇上宜舊不宜新。
3. 商辦別輕易碰:商辦總價高,少輒3,000萬元以上,投資總價不宜一下拉太高。
4. 留意利率變化:柯佩均剛投資房地產時,利率仍維持1%低檔,未來升息已是趨勢,時空背景不一樣,因此要留意利率變化。
5. 觀察景氣循環:中國對台灣房地產市場影響加深,10年一循環的定律可能被打破。

本文原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27499&prev=27500&next=27497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成功
    全站熱搜

    tony168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